瑞安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
二○○六年九月二十二日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9月14日,瑞安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查组,在副主任江小娜带领下,对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上午调研组先后走访了定点医疗机构汀田镇卫生院、塘下办事处卫生院以及塘下中心卫生院结报点,下午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召开由市府办、市财政局、市卫生局、东山办事处、汀田镇、塘下镇、碧山镇、龙湖镇、林溪乡等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会,会上先后听取相关单位的汇报,并进行了讨论。此前,我们曾组织人员到嘉善县、江阴市进行考察学习。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06年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扩面以来,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加强了对新农医工作的领导,在各乡镇(街道)的积极配合下,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参合人数从2005年的172085人增加到现在的698233人,超额完成52.2万人的初期目标。具体工作是:1、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考核体系。从今年全市扩面以来,市政府加强了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领导,强化了目标责任制,与各乡镇(街道)签定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并设立奖励机制。各乡镇(街道)已能够按照各自的职责制订工作计划,做到层层发动、分解责任,明确职责,并制订相应奖惩措施。2、完善补偿政策,扩大受益范围。一是普通门诊优惠10%。二是特种病门诊报销。三是降低起报线,起报线从500元降至300元。通过调整,扩大了受益面,提高了农民群众的参合积极性。3、健全结报网络,积极服务群众。全市构建扩面后,参合人数由去年17多万人增加到现在的近70万人,为了提高结报时效,市农医办在全市设立七个片区临时结报点。片区结报点的设立,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群众报销。4、完善信息网络体,提高工作效率。一是加强市农医办中心信息机房的建设。利用第一期系统投入设备,改进中心数据库服务器等相关核心系统,进一步完善信息管理系统、门诊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确保了数据安全。二是推进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在与市内各大医院现有HIS系统联网实施医疗费用实时结算的同时,帮助与指导市内其它卫生院建立HIS系统,对年内开通HIS系统并与市农医办中心联网的乡镇卫生院予以补助。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认识不够到位,农民自愿参合积极性不高。
一是宣传不到位。导致部分村干部甚至个别乡镇干部对推行新农医的目的、意义缺乏了解,对开展工作信心不足、热情不高。二是许多农民对新农医不信任。这些农民对新农医制度能否长久执行下去,各项政策能否真正兑现,经费会不会被截流、挪用、贪污或私分,实施过程中有没有凭关系、走后门,在报销范围和额度上是否因人而异等都有顾虑。三是一些农民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济意识不强。他们认为合作医疗保障水平低,参加的意义不大,或认为全家人身体都好,交了钱也不会花在自己身上,只是白作贡献。四是筹资水平低,又自费药品过多,受益患者得到补偿的金额有限,2005年度有效补偿率只有24.2%,与百姓期望相差较大。
2、筹资难度大,行政成本过高。
自全市扩面以来,为了发动农民参加新农医,保证有足够比例的参合人数,各级政府动用了大量的行政手段,组织市、镇、村三级工作组,分片包干负责,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效果不明显。如:某乡镇有31个村,就有18个是集体出资,11个村集体出资一部分,只有2个村是村民自负,特别是第一批试点乡镇的筹资难度更大。这样就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了参合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另外,部分乡镇外出人员较多,也给筹资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加重了筹资成本。
3、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薄弱。
我市乡镇卫生院体制尚未理顺,特别是部分山区乡镇卫生院长期负债经营,卫技人员缺乏、素质普遍不高,医疗设施陈旧,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跟不上农民群众的要求,农民群众不能从乡镇卫生院得到正常医疗保障。这也是农民群众反映最为迫切的问题。而且根据农村合作医保的政策规定,乡镇卫生院作为农民群众第一级医疗保障机构,定点的乡镇医院报销幅度最大。由于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薄弱,农民群众不但没有地方看好病,而且也不能享受医保政策带来的优惠,减轻医药负担。
4、管理运作难度较大。
一是补偿机制风险仍然存在。二是市、乡、村三级网络建设不扎实,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大部分乡镇没有专职管理人员落实经常性的工作,而且素质也参差不齐。三是办公经费不足,工作艰辛,还有部分乡镇没有实行计算机联网,大大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难度,降低了工作效率。四是结算年度与财政年度不一致,出现较多麻烦。
三、几点建议意见:
1、深入宣传发动,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参合积极性。
新农医是涉及千家万户、维系亿万农民的民心工程,是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要充分认识新农医的重要意义,把加快实施新农医制度列入全市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推进的进度和目标。要切实加强领导,深入宣传,使新农医政策深入人心,提高农民群众参合积极性。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大张旗鼓地向群众宣传新农合的优越性,消除凝虑,让他们树立“早参加早受益,迟参加迟受益,不参加不受益”的观念。一要抓住典型并以多种方式宣传农民受益事例。二要通过补偿公示来宣传,特别在村一级要定期向农民公布补偿兑现情况。三要通过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宣传医保政策(如:参保办法、参保人的权利义务、审核结算流程等)。通过宣传能够使医保各项规定家喻户晓,人人明白,这样既可以加强了对农民进行传统美德和思想道德的教育和渗透,提高农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互助共济意识,打消各种顾虑,提高参加新农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又可使医保管理部门提高办事效率,切实使农民方便满意。
2、完善筹资机制,进一步做大基金盘子。
一、各级政府要进一步研究探索形式多样、简便有效、农民认可便捷的筹资方式,方便群众,降低筹资成本,提高筹资效率。二、各级政府要根据国家财政部、国家计委、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原则上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的要求,扩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比例,增加对新农医的投入,确保资金的足额按时到位。同时要积极争取省医疗保障经费等对我市实施新农医的投入。三、在加大对医疗救助资金投入的同时,研究解决如何开辟筹资渠道,增强救助能力,要积极动员各种社会力量支持新农医制度,争取侨领、企业家、致富能手的捐赠,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做大基金盘子。四、要确定合理的筹资比例。农民群众要提高出资额度,要因地制宜,东西部的差异、财政状况、乡镇承受能力等。五、补偿设计要科学测算和不断完善,防止过多沉淀或透支。以“以收定支、量入为出、逐步调整、保障适度”为基本原则,及时调整补偿标准。要稳步探索降低起付线、提高封顶线,减少自费药品以及增加个人帐户比例的可行性,合理扩大受益面,增强新农医制度的吸引力。
3、加强医疗机构建设,切实提高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实行新农医制度的目的是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新农医制度带来的好处。我们认为:一要理顺体制,合理利用乡镇医疗资源。二要加强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医疗业务水平,切实加强和改善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和服务环境。三要抓好医德医风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四要通过优惠的政策稳定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积极引进医疗技术人才,并要加强对管理人员和医务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向参加新农医的农民提供便利、快捷、周到的服务。
4、加强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基金的安全运行机制。
一要建立健全新农医管理组织、参保者和医疗单位三方制约机制,规范运作,保证资金运行正常安全。二要加强经办机构建设,按规定解决好经办机构的人员、编制和经费,完善工作制度,改善办公条件,加强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应切实履行组织、协调、管理和指导等工作职责,努力使新农医的健康运行具有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建立一支素质好、业务精、责任强的监督队伍。要切实发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作用,三要加强监督队伍建设,完善基金监管机制,制定监督管理措施,形成定期审计监督制度,确保基金运作规范、透明、高效,保证制度的公平公正。
5、一个非常值得我们研究探索的问题。
新农合与社保并轨。新农合属于大社保,并轨运行,可以利用其社保网络、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做到资源共享,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瑞安人大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瑞安人大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60259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