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视察报告
发布时间:2007-07-05 阅读次数:1959
关于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视察报告
瑞安市人大常委会农资工委
二OO七年五月
为了督促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进一步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07年度工作安排,5月25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委员、农资工委成员,市府办、农林局、海洋与渔业局、工商局、发改局(粮食局)等单位负责人对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进行了视察。视察组先后到十八家农贸市场、上望家禽交易市场、塘下菜市场等地进行实地察看,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各职能单位关于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的汇报。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在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农业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积极推广了农业标准化生产应用,开展了“绿剑”、“春蕾”等执法行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查,切实加大了监管的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从这次检查的“三个市场”来看,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周边环境恶劣,管理比较混乱,部分业主无证经营,经营场所脏、乱、差等问题。市十八家农贸市场里还有一些未经检测的农产品(含畜产品、水产品)在销售,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上望家禽交易市场环境卫生条件极差,特别是市环境监测站对该市场监测分析报告显示,环境污染相当严重,而且周边国家(泰国、越南)高致病性禽流感致人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我市的疫情防疫形势十分严峻。此外,市区及一些乡镇的菜市场里的豆制品中腐竹含“吊白块”(甲醛合次硫酸氢钠)、熟制品含有过量的双氧水、粮食制品二氧化硫成分超标等现象仍然较为严重。
(二)畜禽交易市场管理松散。我市属畜牧品销区,大部分动物产品是由外地调入,生猪和家禽是从外地调入的两大主要动物产品。而我市的畜禽交易市场承担着外地市场本地市场的中转作用。近年来,我市形成了17家有一定规模的生猪交易市场、1家相对规范的菜牛交易市场和1个大规模松散型的家禽交易市场。这些交易市场,大都设施简陋,管理松散,如上望家禽交易市场坐落城镇中心住宅区,周边的居民就达到3000多人,而且市场交易场地狭小、经营分散、缺乏必要的动物防疫和环境保护设施,一旦爆发疫情,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有待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技术手段。近年来,我市虽然投入了一定的资金,购置了检测仪器设备,建立了农产品检测机构,但是,现有综合性的农产品检测机构不论设备、人员和资质都难以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的需求。对于较为普遍使用的渔用药物、农畜药物残留,缺乏快速的检测技术和设备,检测工作深入到生产一线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同时,标准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信息不畅,有针对性的标准信息服务尤显不足。
三、意见与建议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首。为了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让全市人民真正吃上放心农产品,全面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此,视察组建议:
(一)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市政府要继续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把依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加快建立公开、透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提高全民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要把重点放到基层干部、基层技术人员和一线生产者、经营者,增强他们依法生产经营、依法管理的自觉性。新闻媒体也要积极地组织宣传,继续向社会公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结果,强化舆论监督,形成全民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氛围。
(二)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质量建设从标准的制定实施、检测机构的建立、检验工作的开展,到农业环境、投入品的整治等等都是公益性、基础性工作。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设立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标识,培育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专业市场,特别要对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农投物品进行严格管理。目前,我市农贸城建设前期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尽快研究搬迁方案,要立即启动该项目的建设;上望家禽交易市场的迁建工作,建议市政府要根据《畜牧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具体见附注),以建设家禽养殖园区(基地)名义,安排畜禽养殖用地,立即迁建该市场。
(三)明确职责,加大执法力度。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涉及多个部门,需要相互沟通、通力合作。市政府应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责任制,明确职责、各司其职、互通信息、齐抓共管,形成统一协调、协同监管的工作机制。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加大联合执法力度,打击违法行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