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之窗

  • 代表活动
  • 代表声音
  • 代表风采
栏目信息搜索

• 代表风采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代表之窗 > 代表风采 > 正文
代表风采:无私奉献铺路石 一心为民代表情
发布时间:2007-09-04     阅读次数:1421    
0

 

代表风采:无私奉献铺路石      一心为民代表情

――记市人大代表、瑞安市交通局局长张银华
 
包雪梅  陈  伟
 
       市十届人大代表张银华是瑞安市交通局局长,曾担任过不同职务,但他说自己的最高职务是“温州市人大代表瑞安中心组第一小组组长”;在近半个世纪的人生历程中,张银华也曾获得过各种荣誉和奖项,但他说自己最珍惜的是2006年初获评温州市“十佳代表”这一荣誉。
       面对成绩和荣誉,张银华只用“责任”二字作了回答:“作为交通户长,发展地方的交通事业是我应尽的责任;作为人大代表,关注民生、为民代言,是我对选民应尽的责任。”

         “断腿转车”事件引发的建议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温州市运管部门规定,温州下属各县(市)的出租车不能载客进入温州市区。这一规定在出租车行业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也给乘坐出租车进城办事的群众带来了诸多不便,抱怨责备之声不断。张银华也在默默关注着这件事,身在交通运管行业,他打心眼里希望政策的出台能以人为本,有利于广大群众,但是呼吁多年一直没能得到妥善解决。2003年的一天,瑞安一位群众因为意外事故断了一条腿,亲友急忙找了一辆瑞安牌照的出租车将他送到温州抢救。到市区时,因为瑞安出租车不能进城,伤员只得由另外一辆温州市区牌照的出租车转送到医院,但是就在移送伤员之际,伤员的断脚被遗忘在了瑞安出租车里!幸亏当时瑞安出租车司机及时发现,又通过市区出租车把断腿送了过去,才没有延误抢救的时间。
       “断腿事件”给张银华带来很大的震动。2004年3月,温州市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他领衔提出了《关于允许非市区出租车载客进入温州市区的建议》。通过不懈努力,市政府终于于2004年5月取消了这一规定。广大县(市)的出租车司机和进城办事群众为此无不拍手称快。

         条条道路皆关情

       因为担任交通局长职务,张银华的关注点大多和交通事业有关,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他希望都能实现“条条道路通罗马”。他领衔提出的《关于要求尽快确定温福铁路方案恢复高桐公路瓯海段施工的建议》,被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列为重点督办建议;《关于加快飞云江三桥及南北接线工程建设的建议》、《关于要求尽快建设龙丽温高速公路温州段的建议》和《关于要求尽快建设绕城高速公路的建议》等同样引起了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而这些道路的建设都涉及多个县(市、区)的利益乃至整个温州的发展。
       原高桐公路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起于瓯海区郭溪镇高殿村,止于瑞安市桐浦乡与瑞枫公路连接,是我市中西部地区连接温州市区的重要道路之一。但是原公路只按四级公路标准设计和建设,存在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制约我市西部山区发展的瓶颈。人大代表多次提出建议要求改建,经过多方努力,高桐公路改建工程于2000年底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作为“四自”工程立项,由瑞安和瓯海共同组织实施。然而好事多磨,在瑞安和瓯海段工程都分别完成约5000万元的投资后,瓯海段接线路基因温福铁路线位走向的影响,双方于2003年底无奈停工,原计划的全线通车变得遥遥无期。工程的长期停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张银华更是心急如焚。于是他在2004年3月市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专门就尽快恢复高桐公路的建设问题领衔提出了建议。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督办下,温州市政府领导先后两次召集温州、瑞安、瓯海三方有关部门进行协调,确定了瓯海段接线实施临时接线工程方案,所需土地指标由瓯海区负责解决。经过努力,目前土地指标已经审批完毕,临时接线工程完成后,高桐公路全线将很快可以贯通。令人欣喜的是,2007年1月份,温州市代市长邵占维在全市道路交通建设调研时,明确要求规划部门对高桐公路的未来长远走向方案组织论证。至此,张银华悬着多年的心终于可以放下。
       这些年来,张银华特别牵挂的还有瑞安飞云江三桥及南北接线工程。这是经省政府批准的“四自”工程和省“十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是温州大都市区规划中的城市快速道、温州南部地区的交通大动脉。该工程的二期工程即飞云江南北延伸线工程,涉及瑞安、平阳、龙湾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了能使该工程早日建成发挥效益,张银华积极做好瑞安方面的工作,率先建成瑞安段控制性工程,还经常主动与平阳县、龙湾区政府和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协调沟通,以形成共识。市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张银华领衔提出了《关于加快飞云江三桥及南北接线工程建设的建议》,并在代表团审议中专题发言,引起了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市委王建满书记了解情况后也十分重视,在几次调研和会议时都表示要将该工程作为重点工程加以推动。
       “要想富,先修路”一直是农村群众深切的渴盼。张银华经常牵挂着山区贫困群众,竭尽所能为他们改善交通面貌和发展环境。2003年开始,他及时抓住本届省政府全面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建设的时机,提出到2006年底全市实现等级公路通村率和硬化率“双百”的目标。几年来,瑞安投向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超过2亿元,投资力度之大、增长里程之快、经济社会效益之好前所未有,成为瑞安市交通发展史上的一大亮点,更是农民群众得益受惠的民心工程。在蜿蜒曲折的山区道路上,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张银华现场指导建设的身影。张银华常说,修路建桥惠及百姓,自古以来就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何况自己有幸身担重任,更应该在其位谋其政,为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不遗余力。

         关注民生,关注和谐

       2006年4月1日,对瑞安市113万群众来说是个值得高兴的日子――从此可以结束多年困扰的饮水难问题,喝上清爽干冽的珊溪水库的水了!在人大代表连续几年不断地一再呼吁下,引起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邵占维代市长亲自召开协调会议,就珊溪水利枢纽管理方以成本价供应瑞安饮用水达成了一致意见。多年来一直为这件事和其他代表一起奔走呼吁的张银华也终于吁了一口气:总算对瑞安人民有所交代了!
       作为温州市人大代表瑞安中心组第一小组长,张银华要忙的事情还有很多:组织代表小组活动和有关学习;积极参加市人大常委会和瑞安代表团组织的各项视察、检查、评议等工作;每年人代会前,都深入选民了解社情民意、召开各类座谈会,倾听乡村干部、基层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调研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并梳理汇总,把群众的呼声及时带到大会上去;每次人代会后,他都要及时召集本系统各单位负责人会议,认真传达大会精神。忙碌的工作让他分身乏术,但他乐此不疲。除了交通方面的项目,全市食品卫生管理状况、疾控中心等公共卫生设施的建设、飞云江流域综合治理……都是他热切关注的。担任市人大代表以来,他先后领衔提出议案、建议5件,与其他代表联名建议达15件之多,大多数议案、建议都引起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而始终不变的视角和主题是:关注民生,关注和谐。
在张银华的工作笔记本中有这么几句话“积极实践以人为本的理念,时刻牢记领导即服务,时刻牢记人民为重、自身为轻。”因为担任人大代表,他格外重视法制学习,严格依法办事,带头把依法行政贯穿到工作的全过程,努力促进交通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同时自觉接受监督,认真办理代表建议,每年满意率均为100%,他所在的交通局连续4年被评为办理人大建议先进单位。瑞安市人大常委会对张银华的任职投票和述职评议投票,两次都是满票通过。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张银华说,担任温州市人大代表的这段岁月,是他生命里的一段华章,今后无论到什么岗位,他的这份代表情将和四通八达的条条道路一样,无限延伸!
 

瑞安人大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瑞安人大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60259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