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之窗

  • 代表活动
  • 代表声音
  • 代表风采
栏目信息搜索

• 代表风采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代表之窗 > 代表风采 > 正文
为了那一份神圣的责任——记市人大代表、市天平法律服务所副主任王学满
发布时间:2013-05-08     阅读次数:4636    
0
  作为一位来自农村的市人大代表,王学满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一直关心并致力于为民代言,积极为村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而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他把为弱势群体依法维权,为村民普及法律知识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搭起了人民群众和政府之间的沟通桥梁。
为村民干实事
  王学满今年50岁,从1998年开始至今,已经担任4届高楼镇彭宅村党支部书记。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王学满,十分熟悉村民的所盼所想。
  彭宅村是一个山村,人口只有六七百人,大多数外出务工。“沟深路不通,人穷土地贫,吃水沟里担,花钱靠借贷”是早年彭宅村的真实写照。王学满说,村干部的岗位给了我改善村民生活的机会,可以实实在在为村民干点事。
  路不通、没有水,这是摆在王学满面前的大难题,也是村人心头的“痛”。
  彭宅村是由两个自然村组成的行政村,村民住所分散,一直到2003年还没有通自来水。村民的生活用水只能依靠山水和自家门前的井水,一旦遇到大旱,全村人都要从村里最大的两口井里挑水。
  王学满四处“化缘”,修建蓄水池、铺设自来水管。极少数村民对于水管经过家门前并不情愿,认为占用了自家的地。王学满一家家做说服工作,最终将自来水管铺到了各家各户。从此,村民们一打开水龙头,随时可以喝到清澈的自来水。
  彭宅村有一条横贯全村的石头路,原本只有3米宽,只够农用车行驶,而且路面沆沆洼洼,村民出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住得稍微偏远一点的村民往往要花费十几分钟才能走到村口的56省道。尽管村民反映强烈、村干部心情迫切,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村集体资金欠缺成了修路最大的难题。
  2005年,彭宅村与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结对,开始了道路改造。王学满和时任村委会主任彭纪横等村干部一心扑在工地上。此时王学满还要兼顾市区的工作,但是只要工地上出现情况,他马上放下手头的工作,驾车赶到村子里。
  2007年,昔日狭窄、泥泞的石头路终于拓宽成了5.5米宽的水泥路,汽车、农用三轮车等已经畅行无阻。
  能住上像城里一样配套设施完善的“高楼”,让不少农民惊羡不已。但是在面对农房集聚改造时,搬迁、购房款成了农户们置换农房的一道道“坎”。当时,很多村民听到农房集聚改造后,不愿意拆迁,这让整个村子的整体改造计划不得不搁浅。2008年开始,王学满等村干部对部分村民展开长期的思想工作,给他们分析农房集聚改造后,房屋进入市场的升值情况、对整个村容村貌的改善。
  “村民都是实在人,一比较,觉得农房集聚改造确实有好处,反对、抵制自然就转为支持。”王学满说,如今村里绝大多数人都已经签订了协议。
  王学满当了12年的村党支部书记,见证了村庄面貌的巨大变化:电压线路改建、闭路电视安装、农房集聚改造推进……去年为了改造村里的小溪流,他还自掏腰包垫付了五六万元。说起这些,他只是淡淡一笑:“做一名村干部,就要不说空话、不讲套话、不说感谢话,只摆工作实绩,用办实事、办好事来提升村级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
为选民述心声
  人大代表的荣誉,不仅意味着选民对人大代表过去事迹的认可,更是选民对人大代表未来行为热切的期待。
  这份期待产生沉重的责任寄托。尽管这只是王学满第一次当选市人大代表,但从当选的那刻起,他对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便有了一种近乎神圣的理解。
  “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只有俯下身去,扎根基层,深入群众,才能扣到最真实的社会脉搏,才能真正成为群众的代言人。”王学满说。
  参加一年一度的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是每位人大代表参与管理地方国家事务的集中体现,王学满对此非常重视,每次都是认真听、仔细讲。
  飞云江高楼段绿道暨综合整治工程兼具防灾减灾、生态修复、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目前工程进展迅速。在今年“人代会”上,王学满建议加快工程建设,争取工程项目资金早日到位,力争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标段任务;把绿道工程与旅游业结合起来,打造旅游综合体,使绿道工程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尽早做好绿道沿线旅游综合体规划,可更改土地功能,如凤翔至高楼有1000多亩土地,适宜旅游地产、养老休闲项目开发。
  高楼镇拥有似诗如画的山水,以及绵长、深厚的文化,致力于打造生态宜居休闲美丽新市镇。王学满提出,高楼作为一个生态城镇,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以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把高楼建设成为一个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中心城镇。同时,作为瑞安重点旅游景区,高楼要进一步加大生态创建力度,着力破解山区集聚发展、绿色发展、合作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要素瓶颈制约,全力打造“强镇、富民、美村”的区域品牌,建设“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新高楼。
  近年来,我市吹响了农房集聚改造的号角,旨在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解决人民群众住房难。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人大代表,王学满深知农民对农房集聚改造的迫切。2012年,他提出了《关于要求合理有序推进农房集聚改造建设的建议》,放宽西部山区旧村改造、团块改造政策,盘活西部山区土地,积极有序推进农房集聚改造,让具备旧村改造、团块改造条件的村先行实施农房集聚改造,条件相对落后的村子,允许其原拆原建、老房拆建(但必须做好总体规划)。
  在每一份建议提交之前,他都会收集选民的意见和建议、呼声和要求。他说,言为心声,自己只是在代表选民陈述选民要说的事,陈述选民要说的话。
为公益担职责
  作为瑞安市天平法律服务所副主任,王学满有更多的机会与社会各阶层的群众广泛接触。在多年的法律服务过程中,他与基层群众结下难以割舍的感情,并深深地体会到弱势群体对法律服务的渴求,很乐意为他们的权益而奔走呼告。
  他说:“我是一名法律工作者,但更重要的是我也是一名人大代表,两个职务体现出的是一份责任――这份责任就是以己所长服务群众。”为此,他在日常工作中十分注重维护普通老百姓的利益,凡有普通群众上门咨询或要求帮助的,他都热情周到地接待,细致深入地处理,对于弱势群体的求援,减免费用、无私帮助更是常事。
  从2002年开始,天平法律服务所主动向市总工会提议,成为外来务工人员维权服务站,承担新居民务工人员的法律援助工作。
  有一次,陶山镇一家机械制造公司的老板拖欠40多名员工的20多万元工资,自己却跑路了。40多名新居民员工多方找不到老板,来到天平法律服务所吐苦水,情绪十分激动,甚至扬言“拿不到工资就上访”。
  王学满承接了这个案子。他首先稳定了员工的情绪,承诺道:“只要查证属实,老板确实拖欠了你们的工资,我一定帮你们讨回来。”
  在他的劝导下,大多数新居民员工表示信任,并回家过年了。而王学满顾不上年底事忙,马上展开调查。案子经过立案、庭审、执行,经过1个多月的时间,40多名员工终于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工资,因此特意给王学满送来一面锦旗,嘴里不停地说“谢谢”。
  一直到2010年,“外来务工人员维权服务站”转移到其它律师事务所。从2002年到2010年,天平法律服务所共接受200多起法律援助,其中大多数涉及新居民务工者劳资、工伤纠纷。
  同时,王学满还是我市普法讲师团成员,投身于社会普法宣传活动。村规民约是否存在片面性、是否与现行政策相抵触,都是王学满关注的焦点。去年,他为南滨、飞云、高楼等地的村民上法律课,内容包括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农村工作实务两个方面。
  然而,要让普通民众理解系统的法律条文并非易事。在讲课前,他总要揣摩听众最想了解哪些法律知识,讲课中充分运用打比方、举实例等方法使内容通俗易懂。
  “要想让农民坐下来,耐心听法律课,一定要花心思备课,将抽象的法律条文化为农民身边的实例、故事,而且我还要随时接受听众提出的疑问。这一堂课讲下来,不会比参加一次庭审轻松。”王学满说。
  正是因为维护普通民众的利益,积极投身农村普法工作,他还获得温州优秀农村法律顾问先进个人。
  
 
 
作者:金汝

瑞安人大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瑞安人大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60259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