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之窗

  • 代表活动
  • 代表声音
  • 代表风采
栏目信息搜索

• 代表风采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代表之窗 > 代表风采 > 正文
群众利益无小事——记瑞安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浙江环球滤清器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万斌
发布时间:2013-10-09     阅读次数:1663    
0
  “群众利益无小事。”这是刘万斌的口头禅。
  作为瑞安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塘下镇人大代表工作站站长,数年如一日,他把百姓放在心上,将百姓事牢记心中,为温瑞塘河的治理献计献策,为老百姓切身利益多方奔走,将父老乡亲的心声带给市委和政府。他就是海尚集团、浙江环球滤清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万斌。
治理塘河:为了母亲河的水变绿
  “美丽的塘河曾是瑞安的骄傲。母亲河的污染,成了瑞安人心中的痛。治理塘河是环境保护的一项持久战,需要政府、企业、群众的共同努力。”在市人大组织的治理塘河视察活动汇报会上,刘万斌的话题紧扣民生,且切中要害。
  说起塘河治理,刘万斌如数家珍。他说自己是喝着塘河的水长大的,老家就在塘河边上。回忆儿时的塘河,和儿时的伙伴在清澈的河水中嬉戏游泳,他的眼中荡漾幸福的呢喃。“保护母亲河,建设美丽城市”已成为全社会的当务之急,并时时牵动着他的心。2007年,刘万斌当选温州市人大代表后,他积极参加温州市人大组织的保护母亲河系列活动。尽管,作为一家集团公司的当家人,企业工作千头万绪,他还是抽时间经常来到塘河沿岸,对河道污染开展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让议案底气更足,更能反映百姓的心声。
  温瑞塘河支流南山河,一直是老百姓集中反映问题最大的河段。刘万斌不知多少次来到南山河边,看到河水浑浊发黄,泛着一层彩色油脂,还漂浮着不少生活垃圾和死鱼,与周边整洁的村庄面貌格格不入。他心如刀绞,彻夜难眠。那些日子,他深入村头巷尾,老人中心,认真征求当地群众的意见,并多次请教塘河治理专业人员。从塘河污染的源头到治理的具体措施,他一丝不苟,认真分析,反复论证,将整治塘河污染写进履职后的第一个建议内。在当年的人大会议上,他提出的《关于温瑞塘河治理措施的建议》,数据翔实,思路清晰。特别是先治人、再治岸、后治水,分三步走治理思路的提出,切合实际,得到了各级政府领导的重视,投入大量资金,重点进行治理,“河变宽、岸变绿、水变清”已经成为全民治河的共同目标。
  在塘河治理的实际行动中,刘万斌不仅仅是一个呐喊者,而更是一个从自己做起的践行者。在他的企业中,节能减排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行动的指南。作为依靠创新,在制造工艺和制造技术上成为国内外同行业中的领军企业,他把环保视为企业发展的基础。几年来,他投入巨资,进行技术改造,“环球”的生产流水线自动化程度大幅提高,从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为一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同时,按照节能低碳的要求,产品升级换代,质量大幅提高,产品走向了世界,成为滤清器行业节能减排的佼佼者。
  “最关键的是从改变大家的思想观念入手,企业、村居、每家每户都应该倡导环保意识,保护环境也要从娃娃抓起,要让孩子从小养成不乱丢垃圾的良好习惯;其次加强监督管理,企业、社区、学校等都应该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管理,比如出台一些规章制度,对乱丢垃圾等一些破坏环境的行为作出警告或者处罚;最后才是治理,大家的环保意识提高了,不良习惯改善了,治理起环境就能事半功倍。”在人大会议、企业论坛、村民会议中,刘万斌奋力疾呼。几年来的实践,刘万斌塘河治理的思路更加成熟。他认为环境保护是关系子孙后代的大事,是一项长久战,应该实施整体作战。
代表工作站:一座沟通民意的桥梁
  2011年9月16日,塘下镇人大代表工作站成立。这是我市首个镇(街)人大代表工作站,刘万斌任站长,另有联络员2名。每月16日为人大代表接待日。平时,通过工作室电话、代表信箱等方式与选民交流,也会通过走访、家访等专访形式直接深入选民家庭了解情况、解决问题。
  当天,刘万斌和另一代表,接待了一拨又一拨的群众。听着他们诉说发生在身边的烦心事,他的心情很不平静。他们的眼神中透着希望,寄托着对政府的信任。接待中,他认真记录,细心剖析,传递着正能量。
  “作为人大代表,我们并不能承诺直接帮你们解决,但会按照人大代表履职程序,将此事提交给市人大常委会并交有关政府部门督促解决。请放心,你们的事就是我们的事。”刘万斌一边低头记着笔记,一边倾听凤士村的几位老人的诚恳表白。慢慢地,理顺了,清晰了,老人们看到了刘站长的认真和诚挚,他们终于露出了笑容满意而去。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刘万斌感觉自己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首个代表接访日,可以用“火爆”来形容。农村建房、返回地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公交出行等等,整整记录了13页纸。
  “接地气、通民意、聚人心。”刘万斌形象地概括了工作站的作用。跃跃欲试,他感到了成功的活力。在履职的路上,他庆幸又有了和选民沟通的窗口和桥梁。这是一扇打开群众心扉的窗户,一座联接选民、政府和人大代表间的桥梁。
  “我们瑞凤社区有9个行政村,加上北工业区共有常住人口4.5万人,群众出行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虽有私人营运车,但不规范、票价过高,不准时、停靠无序,学生老人出行不安全也不方便。向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建议,能不能加快实施公交车通村工程,实行城乡客运一体化,让村民们像城里人一样坐上公交车?”在一次接待中,村民胡士松的这番话,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也说到刘万斌的心坎上。
  为了实施公交车通村工程,刘万斌早就有想法。胡士松的建议燃起了他心中的梦。他很快就把信息反馈到人大的相关部门,并获得了支持。交通部门、北工业区管委会和老人中心,他马不停蹄,实施着通村工程的步伐。了解民情、汇总资料、请教专家,他在忙中取乐。
  “快了。塘下和市区的A1路公交车的开通,让北工业区的公交车通村工程有了希望。如何设立站头,已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刘万斌的话中透着融融的暖意,令人振奋。
  一年多来,人大代表工作站一到接待日,总是门庭若市。来访村民感慨地说,“代表们接待时,很仔细,也很认真,感觉人大代表离我们很近,能帮助我们反映、解决问题,这是一件大好事。”正是群众的信任,刘万斌和他的代表工作站“火”了,两本记事本都记满了。还有不少人大代表前来学习,至今全市已经建立了25个人大代表工作站。
关注民生:维系着社会和家庭和谐
  自从当选人大代表后,刘万斌就一直关注民生问题。在履职过程中,他经常深入社区,走近基层百姓,倾听百姓的呼声,及时传达政府的有关政策。在走访群众的过程中,一位村干部反映了该村一村民收养的子女无法入学的信息。经过实地走访,他了解到该村民年轻时没有生育。当时领养了一个女孩,现在已12岁。由于当初没有办理女孩的领养手续,至今户籍上不了,成了一个“黑人”。 女孩的小学算是在当地村小蒙混过关了。可是,到了上中学,她却被学校拒之门外。理由很简单,没有户籍,不能入学。家长想尽了种种办法,依然束手无策。要办理户籍手续,必须有收养手续。补办收养手续,时过境迁,12年过去了,谈何容易。该村民和热心的村干部四处碰壁,举步维艰。
  这是一个烫手的山芋。不少人劝他少管闲事,这不是他份内的事。“事关群众利益,我不能看着不管!”刘万斌没有撤手。他有个倔脾气,一旦认定的事,就是十头牛也拉不回。带着村民和村干部,他一次又一次地到民政、计生、公安部门走访。在沟通中寻找理解,在理解中寻求突破。终于,事情有了转机,小女孩的户籍得到了落实,入学也就顺理成章了。开学那天,小女孩童稚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当笔者与刘万斌交流他当时的想法时,他憨厚地笑了。“以心比心,我们都是当家长的,如果我的孩子入学出了问题,该怎么办?我们能袖手旁观吗?”刘万斌答道。
  在他的企业和社区中,有不少外地打工者。这些新居民,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是,新居民入学人数众多,当地学校容纳能力有限,入学成了老大难的问题。在人大代表工作站中,他接待了不少投诉对象。他耐心地与他们沟通,为他们出谋划策,为他们四处奔走。同时,他相信政府,积极通过人大代表组织调研等不同渠道,向上级部门反映新居民子女入学的困境。几年来,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增加投入,改善设施,解决了他们子女入学的后顾之忧,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不可能当一辈子的董事长,也不可能做一辈子的人大代表,但我有一颗对环境保护炽热的心。只要我有一丝一毫的热量能够帮助村民,我就会全力以赴。”刘万斌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这一目标,他将乐此不疲!(陈振清)
  
  相关链接:
  刘万斌,男,1971年4月出生,瑞安塘下人,MBA(工商管理研究生)。1991年参加工作,1993年创办瑞安万华滤清器有限公司并任总经理;1996年更名为浙江环球滤清器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20年来,凭借优质产品和诚信服务,依托技术创新和强劲实力,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滤清器专业生产企业之一,连续8年位居全国滤清器出口量第一。他本人业绩突出被评为瑞安市第七届“十佳青年”、 2009年被评为温州市优秀企业家,现任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2007年当选为温州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2011年当选为瑞安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代表工委委员。
  

瑞安人大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瑞安人大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60259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