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之窗

  • 代表活动
  • 代表声音
  • 代表风采
栏目信息搜索

• 代表风采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代表之窗 > 代表风采 > 正文
海外游子的桑梓情——记瑞安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意大利和平促进会名誉会长 郑耀庭
发布时间:2013-11-25     阅读次数:2666    
0

  作为一个在异国他乡打拼了数十年的老华侨,祖国永远在他的心中。他以民族大义为重,不遗余力地为祖国统一大业奔走呼号。

  作为瑞安市一名人大代表,关注民生是他永恒的追求。他认真履职,为山区的留守老人、儿童的利益而鞠躬尽瘁。

  他就是我市第十四、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意大利和平促进会名誉会长,高楼籍归侨郑耀庭先生。

祖国永远在我心中

  张明敏的一曲《我的中国心》,曾经让多少异国他乡的华人、侨胞心有所属,感慨不已。郑耀庭说自己每次听到这首歌时,总是热泪盈眶。几十年来,也正是这颗中国心,让他无怨无悔地为祖国的繁荣,为同胞的福祉奔走忙碌,乐此不疲。

  “中国和平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大事,是包括大陆、台湾和海外华人华侨在内的所有中国人的共同愿望。”面对笔者的采访,郑耀庭抑制不住自己心中的感动。在异国他乡的几十年打拼,他感受了底层华人的艰辛和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但也感到改革开放后祖国的日益强盛,给他带来的无比自豪和荣耀。

  2003年,经过意大利华人社团代表的选举,他众望所归,当选为意大利第一届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这个头衔对于在亚平宁半岛奋斗了20多年的郑耀庭来说,不是他担任的惟一的社会职务,却是他最为看重的。

  次年,他率团出席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中国和平统一世界高峰论坛,并代表意大利华人发言,表达了盼望祖国统一的心声。“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终生难忘!”说起那些日子,他感到无比自豪。作为意大利首届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他看到了信任和责任!正是这种责任,几年来,他和促统会的其他成员们一起,以民族大义为重,不遗余力地为祖国统一大业奔走呼号,有力地呼应了全球华侨华人“反独促统”的澎湃浪潮。

  不论是在担任侨团会长还是和平统一促进会长,郑耀庭始终不忘自己是一位中国人。在旅意的温州籍侨胞心中,郑耀庭是一个称职而有人情味的会长。

  在担任米兰华侨华人工商联合会会长期间,他积极宣传,号召广大华侨遵纪守法,与当地社会和居民建立良好关系。为了争取广大侨胞在当地取得自身的合法权益,他几次组织工商会和部分侨领与米兰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进行对话,维护了侨胞的利益。他曾为患病的华侨奔走医院,联系医生,甚至整天陪护;他曾为开餐馆亏本破产准备自杀的侨胞鼓励打气,并带头捐资为其垫本重找生机;他曾为蒙受冤屈的华侨挺身起诉挽回权益……

  在他任职期间,他带领侨胞创办了米兰第一家中文学校,使华人下一代有机会学习中文,把根留住。在九十年代中期,在当地知名华商廖宗林先生的倡导下,他和旅意的温州籍侨领胡守近、梁世忠、蒋贵恩、董增云等人慷慨解囊,创办了《欧华时报》,成为欧洲影响力较大的中文报纸。该报秉承传播祖国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全心全意地为华商服务,成为旅意全体华侨华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一段历经一年多的寻亲经历,将郑耀庭和徐祥顺(阿维热)两个素不相识的人联系在了一起,在中意两国传为佳话。在参与寻亲的我市著名作家张益创作的中篇报告文学《洋农民寻亲记》中,我们看到了郑耀庭的拳拳爱心。

  徐祥顺出生在意大利,3岁时跟母亲千蒂随继父千里迢迢来到瑞安仙岩沈岙村,50多年来,与生活在意大利的亲人音讯两绝。2000年6月,《瑞安日报》刊登的张益万字特写《意大利亲人啊,您在哪里?》,让他成为当地街谈巷议的热门人物。郑耀庭回乡考察投资时,闻讯后次日就带女儿去仙岩看望徐祥顺一家。之后,他马不停蹄,开始了为徐祥顺寻亲的艰难行程。一方面,他通过意大利媒体发布信息,并发动华侨提供线索;另一方面,他请求老朋友卡尔罗夫妇,委托他们寻亲。

  卡尔罗夫妇不负郑耀庭所托,寻亲电话从意大利北面的阿尔卑斯山下的美丽岛开始,打到都灵、比萨、威尼斯、西西里、那不勒斯,500个、800个、1000个、1500个……电话飞传,不仅花时间,花金钱,更花心血。然而这些都不是徐祥顺要找的亲人。皇天不负有心人。2001年7月8日,好梦成真!千蒂在意大利的亲人终于找到了。

  在7月24日,郑耀庭夫妇和卡尔罗夫妇亲自把这个喜讯带到沈岙村,徐祥顺一家三代欢聚一堂。中央电视台及省、市电视台和多家报刊记者都闻讯而来,见证了这段充满同胞浓浓爱心的佳话。

  此时,作为意大利主要侨领,郑耀庭已接到国务院侨办的邀请书――赴京参加国庆节庆祝国宴和观礼活动。对于远离祖国的华人华侨而言,这是一种殊荣。但是,为了早日促成徐氏父子赴意探亲,郑耀庭毅然放弃了应邀赴京参加国庆观礼的殊荣。

热心慈善回报祖国

  2013年中秋节前夕,在状元楼大酒店的宴会厅里,笑声灿烂,暖意融融。市残联盲人协会在这里举行庆中秋活动。二百多位盲人朋友举杯互道敬重,彼此鼓励,个个兴高采烈。宴会前他们享受了精彩的文艺演出,宴会后还发赠棉被和月饼。这些失去了光明的弱势群体,感受到了政府和社会送来的融融暖意。此时此刻的郑耀庭,看着盲人朋友开心的笑容,心中也乐开了花。慈善总会张益告诉笔者,“这次活动的主要赞助者是郑耀庭,他除了承担五万元的费用,还提出了一些建议,尽量让活动更人性化。”据张益介绍,郑耀庭不但在大兴安岭遭受森林大火和温州遭到台风袭击时带头捐资赈灾,还曾经慷慨解囊,赞助云南、哈尔滨的希望工程和温州华侨中学以及家乡兴建自来水、道路、桥梁等公益项目。帮医助孤,助学救灾,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郑耀庭的热心帮助。几年来,他的慈善捐款不少于二百万。

  2011年11月23日,郑耀庭通过媒体了解到新瑞安人刘中平不幸亡故,他的家人决定捐献器官的信息。是夜,他无法入眠。他为刘中平家人的决定感动不已。次日,他赶到刘中平的家中进行慰问,并通过慈善总会定向捐给刘中平妻子1万元慰问金。他告诉笔者,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中,能够深明大义,通过捐献的器官,在救活他人的同时,弘扬慈善的精神,这是极为可贵的。我们的慈善需要的就是这种精神!

拳拳爱心履职为民

  高楼镇枫岭片大乍村地处瑞安市西部山区,海拔600多米,有着原生态的美丽风景,可惜离市区有50多公里,交通很不方便。村里原有4000多人,但四分之三都在国外打工、创业。现长期居住在村里的800多位村民基本上是一些老人和小孩子。青壮年劳动力外出,老人、孩子留守家中。这种现象在我市著名侨乡枫岭十分普遍。

  在这些留守的老人、孩子中,看病难与入学难,最令人揪心。每次回国,郑耀庭总是抽出时间回到家乡,与镇村干部共议家乡建设;每年“两会”之前,他总会走村入户,向群众了解情况,打听他们急需解决的事情。

  郑耀庭十分关心山区群众的就医现状。他说,现在区划调整后,卫生院也有了“六大件”,但是懂得用的人少,很多设备平时只能闲置。优秀医生很难留在山区工作,群众要求方便就医的呼声很高。

  他告诉笔者,在国外的华人,最怕的是听到家中老人生病。从家乡乘中巴车到高楼中心卫生院需要40多分钟,到市人民医院需要近2个小时。留守在家的老人一旦生病,子女大多不在身边,往往选择“先忍着”,往往导致病情的恶化。有一次,他的97岁的老母亲,患重感冒,在枫岭卫生院根本没办法医治。这让身在意大利的郑耀庭心急如焚,立即乘机飞行万里赶回瑞安,将母亲送往市人民医院就诊。

  在留守的孩子中,有不少是学龄期的儿童,其中大部分是华侨子女。他们将子女送回老家学习,让他们学一些母语,希望加强对家乡的感情。而山区学校的教育质量滞后,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送子女回家就读的积极性。他说,山区教学基础设施差,农民子弟文化水平相对偏低,所以更要从小关注他们的学习,要从学校师资力量抓起。

  作为市人大代表,郑耀庭感到改善山区卫生和教育现状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刻不容缓。他在市人大会议和相关调研中大力呼吁,希望进一步加强山区基层卫生院建设,尽快让大部分山区老人能就近看病、看得好病;希望改善山区教育设施,落实优惠政策,切实解决华侨子女的就学困难。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关于要求枫岭乡卫生院增配医技人员的建议》、《关于要求加强山区乡镇卫生院建设的建议》、《关于要求解决华侨子女入学问题的建议》。

  几年来,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山区卫生和教育建设的政策,并结合老人看病难和孩子入学难给以优惠政策,山区卫生和教育状况有所改观。特别是基层社区全面开展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老人的慢性病防治成了基层医疗卫生管理的重点;同时,山区卫生院的医务人员纳入事业单位编制,解决了医务人员福利待遇的后顾之忧,为留住人才打好了基础。

  “山区群众看病和教育的种种困难,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努力下已经有所好转,但和自己心中的目标,还有不少距离。”郑耀庭的语言坚定有力。为了这个目标,他会坚定地走下去,他还要不断地鼓与呼!(陈振清

  

  简历

  郑耀庭,男,194511月出生,瑞安高楼镇枫岭片大乍村人。高中毕业后曾经当过乡干部、信用社主任。 1980年离开家乡来到意大利米兰市创业,经过20多年的拼搏,他开创了自己的事业,拥有了几家公司和餐馆,成为意大利知名的侨领。1995年,当选为米兰华侨华人工商会副秘书长、副会长;1996年当选为会长,期满后担任该会的荣誉会长。2003年,经过意大利华侨社团代表的选举,他众望所归,当选为意大利第一届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瑞安市第十四、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瑞安人大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瑞安人大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60259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