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之窗

  • 代表活动
  • 代表声音
  • 代表风采
栏目信息搜索

• 代表风采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代表之窗 > 代表风采 > 正文
进言献策话民生——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摘编
发布时间:2014-01-21     阅读次数:3974    
0
  带着全市人民的殷切希望,带着精心准备的议案、建议,我市人大代表共商发展大计。其中,最让人大代表关不住话匣子的,永远是与百姓衣食住行相关的民生问题。解决百姓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成为他们建言的重要内容。
  进一步加大农村饮水工程资金支持力度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工程提案人:高楼代表团
  背景:
  近年来,随着集镇供水工程和农民饮用水工程的实施,农民饮水难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然而,一些管网年久失修、漏失率高,一些水源不稳定、旱季缺水等问题仍然存在,农村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村在管网及供水设施建设上资金自筹难度大。
  建议:
  加大对村级集镇供水管网改造的资金支持力度。随着各中心镇新水厂的上马,今后更多的村将实施村级集镇供水管网改造,以适应集镇供水的管网标准。对于集镇供水二级管网,建议继续实行市级全额补助;建议加大对集镇供水三级管网建设的补助力度,将市级补助额度从50%提升至80%。
  提高每年市财政对农民饮用水工程的资金切块额度。农民饮用水工程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然而从近年来的资金切块额度来看,每年市财政安排资金1000万元,难以满足农村量大面广的供水管网改造需求。以高楼为例,去年30多个村要求实施管网改造,预计总投资超过2000万元。建议在每年对农民饮用水工程需求量适度估算的基础上,再行安排该项目的年度资金。
  加强城市交通安全建设
  关键词:城市交通安全提案人:塘下代表团
  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和民生质量的提高,轿车在我市十分普及。汽车数量飞速增长,而交通辅助设施和交通意识没有同步发展,导致交通管理的混乱与滞后。城市交通安全问题已经影响居民生活。
  我市城市交通问题主要表现为:居民交通意识有待提高,城市交通硬件设施需要改进与升级,交通管理人员欠缺。
  建议:
  交通管理部门与学校结对,交通管理员分片区并落实责任制,把交通安全宣传作为学生学习课程进行开课、考核,从校园开始提升交通意识;
  调拨专项资金,在十字路口、小巷出口以及人流量大的地段绘制斑马线,安装红绿灯。
  组建自愿者协会,有组织、有纪律地开展服务。在加强城市交通安全工作前期,借用社会力量对重点地段执行交通协管,而且要持之以恒,直到交通状况明显改观为止。
  出台特别惩治政策,对横穿马路行人以及违章行驶车辆与行人执行严明处罚,甚至可以跟个人信誉挂钩,对屡教不改者通报批评,并督促他们改正。
  加快启动金潮港治理
  关键词:洪涝金潮港治理提案人:陶山代表团
  背景:
  陶山镇中心区域位于金潮港流域下游。由于金潮港集雨区域面积大,行洪断面小,加上飞云江潮位顶托及区域内山洪的共同影响,该区域洪涝灾害频发。现有防洪标准仅三年一遇,是我市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地方,去年强台风“菲特”使陶山遭受大暴雨,造成金潮港流域内积水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本次台风共造成陶山镇122个村共9.9万人受灾,经济损失7亿多元。
  建议:
  金潮港陶山段一期治理工程(岩头桥至张染山段)已列为市重点建设项目。目前,该项工程的征地等政策处理工作还在衔接中,与上级有关部门尚未达成共识,同时对于金潮港二期治理工程存在较大分歧。
  建议市政府充分考虑陶山实际,在政策处理方面参照其他镇河道治理标准,争取尽早启动该项工作,同时尽早启动金潮港二期工程规划建设。
  加强老城区内涝治理工作
  关键词:老城区内涝提案人:安阳代表团
  背景:
  瑞安以前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其中老城区河道纵橫交错,行洪能力好。由于近几十年来老城区许多河道被过度填塞、改造,现存的一些河道被人为占用变窄,河床淤泥增多;城市排水管网设施滞后,许多下水道年久失修,排水能力不堪重负,排水主干道排水能力不到位。多方面原因导致老城区在暴雨来临时内涝严重。
  今年的强台风“菲特”造成我市老城区积水成河,致使交通瘫痪、居民出行受阻。同时,内涝还会导致环境污染、传染病媒滋生。
  建议:
  政府加大对老城区防洪设施的投入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把老城区排水工程列入财政预算计划;
  评估、测算老城区现有河道的行洪能力,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造、清淤、拓宽,拆除占用河道的违章建筑,提高排水能力。调查行洪河道的源头,特别是对一些水库、蓄水池等进行除险加固,提升蓄洪能力;
  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地上、地下同步规划,升级改造老城区地下旧管网设施,提高排水管网建设标准,特别是老城区低洼地段和易发生积水内涝的地段。
  市政府牵头,水利局和市政园林局负责,各职能部门协调,进行综合治理,确保老城区安全运行。
  切实解决农村住房问题
  关键词:农村住房提案人:马屿代表团
  背景:
  安居乐业是群众的愿望,居者有其屋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职责。据统计,马屿全镇无房户、危房户和住房困难户人口约占镇总人口的15.4%,其中无房户、危房户1200多户、约5200人,住房困难户4000多户、约1.8万人。只有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马屿才能加快推进小康城镇建设。
  建议:
  全面摸排,统一规划。抓住新一轮农村宅基地调查的机会,全面摸清马屿镇住房情况,结合镇域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优化村庄布点规划,按照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统一规划、制定政策、建设安置、分步实施。
  加快旧村改造。坚持因地制宜,对城中村、城边村、镇中村、边远村,采用不同的方式、标准和要求,一村一策,分类实施旧村改造,并给予政府更多的政策主动权。以村为主体,由镇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拆迁范围,对边远村以村庄建设规划为指导,可采用零星拆迁、集资联建方式进行改造。鼓励城边村、镇中村、边远村参照城中村改造的方式,实施旧村改造。
  创新建设模式。坚持村民自愿、规范操作、节约用地、统筹推进的原则,着力解决“地从哪里来,房在哪里建、钱从哪里筹、人往哪里去”等四大问题,由镇政府主导建设,对其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监管,以村为主体运作。对一些特色村,应结合当地现状和发展规划,加大投入以保留特色。由村为单位组织农民联合建房,大大降低建房成本。
  推进生态搬迁。生态搬迁村由于农保关系导致增减难挂钩问题,政府应按最低要求给予补助并对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对已经确定的下山搬迁的村,地质灾害易发、常发区的村,要积极创造条件实施搬迁,停止原有村庄宅基地和建房审批;一时无法实施搬迁的农户,其危房经鉴定后可适当修缮加固;对已实施搬迁的村,原有的宅基地应及时复垦。下山移民搬迁坚持“就近就地”原则,一般在本村范围内搬迁。
 
 
 
  
  瑞安日报社 金汝     潘敏洁

瑞安人大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瑞安人大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60259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