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敢闯敢拼的人,经过20多年的打拼把一个家庭小作坊发展成为制鞋业内知名的企业;他是一个尽心履职的人大代表,虽然担任瑞安市人大代表仅仅二年多,但他深入调研,积极参政议政,为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献计献策。
蔡付弟说,企业是社会的一个分子。企业的发展不能只顾及企业的利益,更重要的是惠及民生,为民造福。当选人大代表后,他言行一致,尽心尽责,认真履行着承担社会责任的承诺!
科技制鞋势在必行
“原材料涨价、市场疲软、劳动力成本提高,今后靠廉价产品难以生存,科技制鞋是制鞋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蔡付弟在分析制鞋行业发展时,语重心长地说。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温州大多数鞋企都认识到企业要升级,要用国内外先进的科技技术与设备代替人工。其实,科技制鞋不仅仅是一种理想,更是这个行业发展的方向。国外与国内一些有规模的企业都在用先进技术装备来代替人工。比如,冲料裁断可以用电脑排板切割或者用激光切割,新的成型流水线与传统的流水线相比能降低百分之三十到五十的劳动力,这样就能解决用工难的问题。
蔡付弟认为,今天科技已经成为中国制鞋行业发展的基本要素,得其道者崛起,失其道者衰退。科技制鞋是中国鞋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中国鞋业突围之路。
“如何突围?”考验着中国制鞋行业企业家的智慧。
蔡付弟深谙其道。他把企业发展形象地比作陀螺,如何保持平衡十分重要。玩过陀螺的人都知道,陀螺转的越快,摆动角越小,也就越稳定,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当它失去平衡的时候,也就转不动了。他说,每个企业都像一个旋转的陀螺,我们称他们为竞争陀螺。大企业是大陀螺,小企业是小陀螺,但未必是小陀螺先不转,有的时候是大陀螺先不转了。为什么?我们发现,转的都是平衡的,不转的都是失衡的。一旦企业的相关利益体之间失去了平衡,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运转。
陀螺不转了,没关系,再给力,照样转的很好;企业失衡了,没关系,协调好,一样持续发展。大部分企业家对股东和客户的重视够了,却忽视了社会和员工。所以,对员工重视不够,那就要增加员工的投入,比如:增加他们的收入,改善他们吃住,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对社会重视不够,那就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增加对社会责任担当,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多尽义务。
2008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不少民营企业经济下滑,生存危机。而吉尔康鞋业却逆势而上,以3.7亩的用地面积,建筑面积不到6000平方米,年产值达到1亿多元,年创税收7―8百万,成为我市经济发展中“单产”的香饽饽。如果“单产”论英雄,也可以算英雄了。
在新的一轮发展中,吉尔康鞋业成功突围,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正是因为企业掌舵人蔡付弟坚持科学管理,用精细化管理为企业争取了利润空间;坚持质量管理,从贴牌生产基础上逐步发展到自主品牌;坚持人文管理,使股东收益、客户利益、社会效益以及员工权益之间和谐相处,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企业的动态平衡发展。
采访期间,笔者强烈地感受到,蔡董不仅仅精明能干,员工们反响最大的是他的社会责任。他一直强调,企业不仅仅是股东的,也是员工的,更重要的是社会的。企业的持续发展,员工福利得到提高,生活就安定了;一旦企业经营不好或倒闭,国家的税收、员工的前途就受到影响。因此,从员工衣食住行到生产工序的制定,从环保排污到新厂房的规划,他总是身体力行,细心呵护。
造福社会惠民生
在莘塍东新工业园区,吉尔康鞋业的新厂区的建设正如火如荼。该工程占地7.4亩,建筑面积12000多平方。建成后将作为公司总部和主要生产基地。预计今年7月可以投入使用,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效益。同时,在企业规范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员工工作环境等方面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从全市来说,吉尔康鞋业的新厂区的规模、档次可能排不上号。但是,蔡付弟的精明在于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加以合理安排,达到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从他自己的话说是“田螺角里做道场”。只有五层的吉尔康厂房,除了生产、研发、行政办公用房外,还得考虑员工吃住及文化休闲等配套场所。开始时有些人不理解,生产用房都不够,考虑这么多干什么?
“研发和创新将给吉尔康带来活力与发展,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文化带给员工的是家的温馨,是企业的凝聚力。”蔡付弟的分析,让我看到了一个企业家远见卓识和拳拳爱心。
然而,让人难以理解新建的厂房只有五层,居然建了3000来平方的地下停车场,可以停车80多辆。笔者对蔡付弟的这一规划感到迷茫。据了解,在温州范围的企业,厂房下面建设停车场还没有听到,更况地下室的造价不菲。
“不能单算经济账。我们企业现在就有500多位员工,已经有不少管理人员和员工都有小车了,随着员工收入逐年提高,将来有车的员工会越来越多,厂区面积不大,停车是个大问题。如果车都停到厂区外面道路上,势必会造成乱停车,影响市容和交通。做好环境保护和交通通畅是每个企业主和市民责任,我们应尽早规划,即使增加了造价也是值得的。”蔡付弟的帐算的很有道理,顾大家舍小家,造福社会。他始终认为,作为企业家,社会的责任是做人的根本!
“在规划设计时,我提出不但利用地下同时也利用屋顶空地建花园想法。在顶层设计时,我特地要求屋顶承重力上考虑这一因素。虽然增加了造价,但是增加了绿地,美化了环境,又让员工有了休闲的地方。”蔡董的介绍透着一种自豪。他的做法确实有点超前,绿地、环境、休闲,可谓一箭三雕。
在深入的探讨中,我们无所不谈,但最多的是社会和民生。他感慨,当初他决定建设地下车库和空中花园是源于现实。在人大代表履职的多次调研中,蔡付弟对出行难、停车难乱象以及企业建设中环境绿化水平太低,感到担忧。他目前正在作进一步调研,准备和其他几个企业代表沟通,建议政府与规划职能部门就企业厂房建设及民房住宅建设要求建地下停车场,否则,咱们瑞安的车多路窄现状难以改善,期盼政府及有关部门重视。
蔡付弟的想法,一旦付诸实践,将造福一方。尽管从想法到实践,从实践到成果,会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也会有很大的阻力,但是,为加快打造品质之城、建设幸福瑞安大家必须共同努力。
履行职责求发展
吉尔康鞋业所在地莘塍街道,是温州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以中小企业为主。由于企业多,用地十分紧张。为了缓解企业发展困难,2003年,莘塍镇开始建设东新工业园区。历经10年,因种种原因,使相关企业无法进场建设,该问题也成为莘塍最大的历史遗留问题。
蔡付弟是企业代表,来自基层,与选民联系紧密,他们的一言一行、喜怒哀乐,他都亲身感受。他利用自己在人大、鞋业协会工作的便捷,经常深入各非公企业,了解有关生产经营情况和他们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针对东新工业园区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阻力,他及时介入,迅速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向市街两级领导汇报,形成共识,并在十五届市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提出《关于东新工业园区建设有关问题的建议》,得到了市委市府及莘塍街道领导高度重视,得以顺利解决。
“用地难,是当前企业中遇到的瓶颈问题。”说起当前不少企业外迁,蔡付弟显得十分无奈。他认为最大的问题是土地。吉尔康鞋业除了做贴牌加工,也生产自主品牌的鞋子。也很想创自己品牌,但生产厂房小,只能生产单一产品,走品牌之路何谈容易。其实企业生与死就在一线之间,只需及时解决企业发展的用地和配套优惠政策,给企业发展有点空间,有些企业就会活得很好。
作为企业要了解政府的困难,在有限的用地上做足文章。其实,蔡付弟在新厂区的规划中,可以看出他的过人之处。他在工厂屋顶上建设休闲公园,利用地下建设停车库,充分发掘了土地的潜力。他的这一举措,即有利于环保和绿化,更是惠及民生,应该得到推广。
“招商引资,似乎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可是却忽略了本地一些很有潜力的实体企业。这些企业若是没有留住,是很可惜的一件事情。”蔡付弟认为政府及部门应该采取积极措施,首先解决规模以上有税收产值企业用地困难,要把这些企业留住。
其实,在中国广东、福建、成都、温州四大产鞋基地中,温州做的各类鞋,占中国产销量的半壁江山。同时,涉及上游与下游各行业的产业链共同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作为鞋业协会副会长,蔡付弟对其身同感受。他多次在协会组织调研考察和理事会议上提出要加强企业内涵建设,改善员工福利,提高凝聚力,留住员工的心。同时,他在市人大会议上提出的《要求规范莘塍鞋类企业用工秩序的建议》,要求政府部门采取积极措施,改善用工环境,引起了市街两级政府领导的重视,使企业用工难有望得到改善。
在履职的路上,蔡付弟喜欢实话实说。他说:“希望政府对中小企业真实生存状况引起关注,尽快采取一些扶持政策帮助中小企业度过危机,制止事态的发展。事实就是事实,遇到了困难,我们必须面对。”
蔡付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心里装着社会和民生,他的人生融入了他对企业发展的热爱和浓浓的社会责任。(陈振清)
相关链接:
蔡付弟1964年12月出生,瑞安莘塍人,高中学历。1996年创办瑞安市吉尔康鞋业有限公司,现担任该公司法人董事长。瑞安市鞋革协会副会长,市公安局民警救助奖励基金会副会长,市财政地税局行风监督员,市滨海新区行风监督员。瑞安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