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之窗

  • 代表活动
  • 代表声音
  • 代表风采
栏目信息搜索

• 代表风采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代表之窗 > 代表风采 > 正文
农机大户的“三农情”——记温州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温州市亿丰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邱权光
发布时间:2014-03-27     阅读次数:1780    
0
       组建农机队伍千里奔驰抢收粮食,为家庭困难的农户减价甚至免费收割,扎根农村为农民权益代言,为三农发展……这样的行为在农机大户邱权光看来已属平常。
  邱权光出身普通农户,却是一位伴随农机化成长发展起来的新型农民。不善言辞的他三句话不离“农”字,一谈起农业创收、农民增收,便滔滔不绝。“三农”已经深深印入他的脑海,融入情感。
一心务农的新型农民
  今年45岁的邱权光,“农龄”已经有29年。1985年正值全国改革开放初期,瑞安掀起阵阵经商浪潮,不少人背着行囊到外面的世界闯荡。当年,邱权光高中毕业,收到不少邀请,劝他到外地做生意,还有人动员他办企业。邱权光婉言谢绝了他们的好意,因为他立志在家乡务农,改变农村落后面貌。
  和父辈一样,邱权光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生活,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方式给农民带来的体能消耗让他焦虑不安。
  那时收割机具是国产的,简陋落后,经常闹毛病,频繁的修理使收割效率低下,而且收割后还残留一半秸秆在田里,影响了农民耕田和下季稻的插种。加上农忙季节请不到工人,且雇工费用高昂。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邱权光动手改进收割机具,还到外地学习先进技术,并购置先进机具用于农田耕作收割。
  1998年,他咬牙拿出25万元,购置了第一台进口收割机。在20世纪90年代末,25万元相当于一套房子。顿时,身边各种声音不绝于耳:“邱权光脑子糊涂啦,花这么多钱买一台机器。”“投入这么大,要收割多少亩地才能收回成本?”面对别人不解的目光,邱权光很淡然。他知道,农民要从繁重的传统农耕方式中解放出来,必须依赖农业机械化。
  果然,洋机器一出马,马上不一样。他承包的100多亩农田,只需要聘请四五个工人,花费三四天时间就收割完毕。要是在以前,需要20多个人工人忙活十几天时间。
  此后,邱权光又购置了插秧机,成为全市最早引进插秧机的一批农民之一。使用进口收割机、插秧机带来的高效,让越来越多的农户慕名找到邱权光,要求他帮忙插秧、收割。
  他利用富余的生产技术力量,组织一支由20多名技术人员组成的农机服务队,带着机具,远涉千里找市场。先后去广东、福建、四川、河北、山东等地进行跨区域作业,迄今为农民收割谷稻2万多亩。
  “机械化收割使劳动力成本得到了节约,让农民们将更多的时间和资金用到了第二、第三产业上。”邱权光说。同时,实行机械流程作业后,秸杆可以直接用于还田作肥,克服了过去烧杆代肥的习惯,既保护了生态的良性循环,同时扩大了辅物的利用率,每亩地还为农民节约追肥资金15元左右。
  邱权光深知,发展好农业生产不能孤军奋战,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而创办农业专业合作社是扩大和发展再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捷径。
  2005年8月,瑞安市飞云亿丰农机作业合作社(后变更为温州市亿丰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邱权光担任理事长。该合作社构筑起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联合服务平台,大力发展农机、农药、化肥销售。
  目前,该合作社已发展社员2000多人,并增购新型农业机械设备,配置农机设备41台套,发挥了合作社的规模效益,大大增加社员的效益,使会员真正得到实惠。
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鼓与呼
  出身农户,来自农村,从事农业生产,邱权光身上散发着浓厚的泥土气息。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人大代表,他自然而然担起为农民利益鼓与呼的重担。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根,是农民安身立命的本,也是农村改革发展的核心要素。如何缓解土地资源稀缺、工业发展和农业种植争地的突出矛盾?在温州市人代会上,邱权光建议精确利用每寸土地,通过村庄整治和土地复垦为农业带来规模效益,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
  对于城乡统筹发展,他建议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为重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为对于农村来说,一条路、一座桥,都可能彻底地改变一批人的生活方式。
  为了传达群众的真实呼声,他随时记录群众提出的意见,认真整理形成建议,逐级向上反映。担任温州市人大代表期间,先后提交关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民生的议案、建议20件左右,内容涵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农合、水资源保护、食品安全等。
  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撑。多年在农村生产第一线摸爬滚打,邱权光深知农村金融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广大农户有效贷款需求满足率仍然较低,而金融部门发放贷款审批严格,手续繁杂,需要抵押物担保等因素导致农民贷款难。
  2010年3月,在温州市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邱权光提交了《关于农业和农村贷款难的建议》,提出创办农民资金互助会,帮助农民解决贷款难题。
  这份建议得到温州市金融办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尤其是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以来,温州市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开设第一批农村资金互助会19家,其中瑞安3家。
  亿丰农业专业合作社注资500万,发起成立了温州农村资金互助会,邱权光任理事长。据了解,资金互助会正在筹备阶段,手续基本完成。资金互助会主要服务对象为亿丰农业专业合作社社员,为社员解决存贷款问题。
  当前农民面临卖菜难,市民反映买菜贵,大家又很关注农产品安全问题,为此,邱权光领衔提出了《关于加强部门协调、支持农产品直销进社区的建议》。
  温州市农办接到代表建议后,专门成立了一个工作组狠抓落实,通过瑞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牵头开展“诚信农场进社区”试点活动。此外,菜篮子集团也在开展“周末平价蔬菜进社区”试点工作。此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社区居民普遍反映“新鲜”、“放心”、“实惠”和“方便”。
  看到自己领衔提出的建议得到落实,菜农和社区居民得到实惠,邱权光心里甜滋滋的。
不拘小节行善事
  或许是长期浸润农业的缘故,邱权光并没有沾染太多市侩气息,而是逐渐养成了传统农民般的朴实、热心肠。
  为了推广先进的机插机收技术,他亲自帮助农民维修机具,开展技术培训。家住仙降街道的一位农民原本对农机一窍不通。听说邱权光精通农机,慕名前去学习。邱权光经常腾出有限的时间,上门亲自教学。在邱权光的帮助下,该农民很快掌握了农机的使用方法,并购置了农机,提高农耕效率。
  在外省跨区域收割时,遇到家庭困难的农户,他和队员总是减免费用,甚至义务帮忙收割。四川邛崃有一户五保户,家里剩下两位老人,子女在外地务工。对于老人来说,收割5亩稻谷成了繁重的负担。邱权光听说后,二话不说,免费帮老人收割了全部稻谷。
  就是因为这份热心肠,邱权光所到之处,村民们都对他非常热情。
  按邱权光的惯例,收割稻谷的费用按收割面积计算。不过,邱权光在收割之前从不丈量土地,而是先听农民兄弟自报面积,然后凭肉眼和经验目测。
  “如果他报的数字和我目测的相差不大,我就接下这笔活。即使对方少报一点也没关系,都是农民兄弟,不必锱铢必较。”邱权光说。
  除了担任温州市亿丰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邱权光还曾任瑞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秘书长,为联合会和农民的利益到处奔走。
  2010年5月18日,第十二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邱权光和联合会工作人员携带1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及宣传手册参加海交会。
  期间,梅屿蔬菜、篁社索面、马屿靛青、鹿木马蹄笋等备受采购商的青睐,特别是黄色樱桃小番茄和索面被抢购一空,打开了瑞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瑞安特色农产品名气的有一扇窗户。
  邱权光说:“无论我的名片上写着多少头衔,始终没有脱离‘三农’。归根到底,我终究是一名农民,说得再多,做得再多,都是希望自己过得更好,更期盼广大农民的生活更富足。”(金汝)

瑞安人大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瑞安人大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60259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