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之窗

  • 代表活动
  • 代表声音
  • 代表风采
栏目信息搜索

• 代表风采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代表之窗 > 代表风采 > 正文
三尺讲台上的精彩人生——记浙江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省第十届特级教师金晓涛
发布时间:2015-11-24     阅读次数:72896    
0
        “也许,没有哪一行,能像咱们一样,把职业当成事业,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而为之灌注深沉的爱。也许,没有哪一行,能像咱们一样,对学生倾心付出,从来不是为了来年得到他们的回报。”在瑞安中学“世界因您而改变――恩师奖”奖教基金颁奖会上,金晓涛的获奖感言打动了现场的每一位师生。这就是金晓涛执教生涯的真实写照。无论是教书育人,还是履行人大代表职责,她始终默默奉献,尽心尽责,春蚕吐丝,从纯净的心底绽放出空谷幽兰般的芬芳。
 
坚持履行职责,尽心尽职,为民鼓与呼
  金晓涛来自基层,2006年当选为“瑞安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有着10来年的人大代表履职经历。无论是作为瑞安市人大代表,还是温州市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她都认真行使权力,履行义务,发挥应有的作用。
  “教育工作很忙,但我必须调整时间参加人大组织的各种调研、督查和会议。”金晓涛说得很直白。她说,教育是自己的专业,一直关心温州市教育事业和青少年学生的成长,人代会是她为民代言的主渠道,每年要深入调查,认真思考,积极建言献策。期间,她针对性地提出了10多条建议,并及时有效地进行监督。
  每年瑞安的端午节,一般会在环城河、温瑞塘河上举行龙舟竞渡,而许多学校和考点就靠近河边,如城关一中、瑞安中学等学校,学校正常的上课、学生的迎考复习受到严重的影响。鉴于此,她提出了《关于端午节的龙舟竞渡不影响学生中考高考期末考及其复习的建议》,后来龙舟管理严格到位。另外《瑞安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瑞安市中小学校校网调整的调查研究及对策》提出的校网撤并、教师轮岗和尽快推行名校集团化校网已经实现。
  关注民生,是人大代表的一项重要职责。金晓涛是一个有心人,她时时深入基层,倾听选民的呼声。她提出《加强中心镇初中的建设,提高定向生中考成绩的建议》《关于增设陶山湖岭公交车车次的建议》《关于加强市区垃圾分类管理与宣传的建议》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建议,事实清楚、论据充足,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重视,基本上被采纳且已办理。
2011年后,她作为温州市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她又提出了5个建议,如《关于高中段学校基本编制按班师比核定的建议》《关于要求严格执行普通高中招生政策的建议》等,通过与相关部门进行认真的交流研讨,并得到了逐步落实。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高中语文老师,她发现从高一到高三,教的课程内容变了,学生的个头也变了,唯独不变的,就是摆在教室里那一张张课桌椅的高度。看着高三学生坐在不相称的桌椅,她感到不安,经过调查和研究,提出了《关于改善中学课桌椅配置的建议》,并在人代会上作了专题发言,《青年时报》、《温州商报》也做了相关报道,呼吁全社会要对此热切关注。现在,改善中学课桌椅配置的建议已成为浙江省十大民生实事之一,正在得到落实。
  
坚持教育对话,平等待人,用爱为学生天梯
  金晓涛老师从事教育工作27年。当笔者问她,什么时候最开心?她脱口而出:“看到自己的学生成长、进步,为社会服务做出成绩,那时最开心。”
  数十年如一日,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用心呵护,这是每一位与金晓涛相处过的人对她的共识。她把教书育人当做一个崇高的事业,坚持教育对话,平等对待学生,留下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在金晓涛眼中,所有的学生都是她的孩子,她精心给每一位学生制作档案袋。如今制作学生档案袋可以利用excel,但在没有电脑的年代里可是个艰难的工作,用尺子列表,用铅笔填写,往往经过多番涂改,花了好几天才初步完成表格。然后因材施教,依据学生不同的心理品质,针对不同的情况展开教育沟通,如对于优等生,重视理想和人格的教育;对于后进生则采取以成功激励成功的策略,使他们获得自信和学习的动力;对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则在细节上关心他们。每次对话之后,她就把内容及时记入档案袋。可以说,她的档案袋记录着学生的成长足迹,也留下了对学生真切关爱的注解。
  金老师用心采取多元化的对话,使学生感受到宽松的氛围和平等的关爱。她与学生沟通,最常用的方式是面谈。跟学生对话时,总是在身边放一张椅子,和颜悦色地请学生坐下来面对面地说话,而不是让他站在身边弓腰低头;她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感到平等。正是这种平等,伴随着他们成长,走向成熟,走向社会。
  为学生架“天梯”,是人们对金晓涛多年来坚持教学改革创新的美称。她认为,架“天梯”是着意营构,独辟蹊径的。在教学研讨会上,金晓涛认为架“天梯”有两重意思,一是调遣语言文字,二是发现生活。阅读和写作,是两项基本功。只是现在的阅读和作文教学往往偏重了前一项基本功,而忽视了后一项。学生不可能没有生活素材,只是不会运用罢了。老师的责任就是调度学生生活素材的库存,使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乐于去写。
 
坚守教育阵地,甘愿寂寞,用创新收获成功的喜悦
  “高明的老师能让学生自己成为太阳,自己照亮自己,从而发出无穷的光和热……《含英咀华》呈现了点燃的过程,同时也展示了学生被点燃后所发出的光和热。”当代语文教育家王尚文高度评价了金晓涛和她的这本书。
  《含英咀华》是金晓涛的一本教学专著。从2001年至2007年,6年中,金晓涛与其他师生对教学的一种创新,“过程呈现式”阅读法凝聚成《含英咀华》一书,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分上编与下编。上编深入浅出地阐述过程呈现阅读法,下编分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四种文体,收录了多篇学生的优秀范文。
  扎扎实实地做学问,这是金晓涛从事教学工作的原则。这是一个长期废寝忘食的过程,细水长流,深刻思考,勤奋探究,让一位脚踏实地的奋斗者“化蛹为蝶”。由于她的勤奋和执着,金晓涛是全国中语十佳教改新星、浙江省教育科研青年标兵、第十届浙江省特级教师、温州市享受教授待遇高级教师。
  在成功的背后,是一个漫长的“面壁”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寂寞”守候,在爱的执着坚守中,她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在别人眼中,教学生活是枯躁的。可是,金晓涛在这三尺讲台上找到了自己的乐趣,而乐此不疲。她爱学生,更爱教育事业。为了这种植根于血液中的爱,她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甘于寂寞,在教书育人中,默默前行。
  金老师柔弱但坚强。她在《教师专业发展三境界》的演讲中指出,“在20多年教学生涯中,2007年是我最忙碌的一年:父亲病危,母亲体弱,我在家是妻子和母亲,是大家庭里的长女大姐;在校,兼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但我时时记得我尊敬的老师赠予我的两个字‘坚忍’,他告诉我,面对所有难题,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坚忍’;就算流泪,擦干泪,还是要‘坚忍’。每天,仍一如既往地带着微笑,走进病房;每天,挺直了脊梁,走向讲台。”
  “温州市金晓涛语文名师工作室”是瑞安市教育工作的一张金名片。温州教育局以她的名字命名,每年只能招收10名由各县、市教育部门推荐的骨干教师。每月定期举行各种形式的教研和培训活动,经费由市级教育部门补助。尽管,经费十分拮据,可大家的热情不减。正是这种执着和坚持,其学员被评为省教坛新秀,获得省优质课一等奖;其名师工作室被评为“优秀名师工作室”。2012年设立名师工作站,从而让她的教学艺术风格不断扩大影响,形成了学术团队滚动发展。
  《话说温州》是温州地方专题课程教科书,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为促进温州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设置的。金晓涛老师就是温州市地方课程《话说温州》的参编者之一。为了让温州的孩子科学全面地认识温州和温州现象,从而为实现温州新的跨越而努力,她热情参加了编撰工作,历时两年,几乎将全部的节假日用于进行地方专题课程的建设。
  2008年,浙江省开展“百人千场”名师送教下乡活动,她参加在武义县和常山县两地进行的公开教学。活动回来后,金晓涛身心俱疲,终于累倒了。原来根据两个县教育局的要求,她须上两篇不同的课文,时间只有两天,且备课难度都很大。另外,瑞安、常山、武义三地车程较远,需在规定时间内到两地上课,这需要付出精力和体力可想而知。但是面对来看望她的朋友和同事,她坦言:“为支援教育工作,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怎么累,都是值得的。”
  “天接云涛连晓雾”,是人们送给金老师的一句赞美。为学生架“天梯”,领学生登“天梯”,她用自己别样的智慧诠释着对事业的不断追求和对幸福人生的理解。确实,她就是这么一个人,热爱生活,任何时候也不放弃职责和希望。她带着微笑,挺直脊梁,走向讲台,走向社会。身后的路,铺满了鲜花,她顾不上陶醉。她还是她,她继续前行……
  
  
  
作者:陈振清
  
  
  
  个人简介:
  金晓涛,女,1969年生,1988年7月毕业于温州师范学院(今为温州大学)中文专业,硕士学位。瑞安中学教师,瑞安中学民盟支部主委,温州市“金晓涛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温州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兼职教师。浙江省第十届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温州市名教师,全国中语十佳教改新星,浙江省教育科研青年标兵,瑞安市第六轮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瑞安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温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瑞安人大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瑞安人大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60259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