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前沿

  • 理论前沿
栏目信息搜索

• 理论前沿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前沿 > 正文
信心到底有多重要
发布时间:2009-03-06     阅读次数:1777    
0


        参加政协会议,常碰到老朋友。老朋友一见面,话就很直率。一位朋友说,老詹呀,你是搞新闻的,近来媒体喜欢说一句话,“信心比金钱更重要。”这话乍一听有道理,细想想不大对头。信心,是一种精神的东西,金钱则是一种物质的东西,信心比金钱重要,难道精神比物质重要,这不搞颠倒了吗?你给解释解释。
 
     我说,好的好的,我来解释。解释之前,先举个例子。
 
        近段时期,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从虚拟经济蔓延到实体经济。受冲击最大的,有不少行业,其中尤以汽车业为甚,美欧日等不少汽车厂家,已经大量减产,严重亏损。
 
        为什么会出现这现象呢?我们不妨顺藤摸瓜,仔细分析,汽车生产出来,卖给了谁呢?绝大部分卖给了个人。为什么金融危机一起,个人买车就大量锐减了呢?是老百姓口袋里的钱没有了吗?恐怕不是。买得起车或者换得起车的人,口袋里的钱,总体上并没多大减少,存折上的钱,原来是多少,现在大体还是多少,之所以一下子不买了,是因为信心不足了――个人对于未来经济的走势没有信心,对自己今后的收入保障也没信心,可不就要捂紧口袋,小心花钱了?
 
        你捂紧口袋不敢花钱,我也捂口袋不敢花钱。各种消费产品的需求,就会大大下降,产品没了需求,你这企业可不就得大量减产,陷入亏损吗?
 
        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当今全球金融危机,表面看是物质问题,是口袋里有没有钱的问题,实际上也是一个精神问题,是人的心理和信心问题。美国次贷危机最大危害是什么?就在于它的突然爆发,把正运转着的全球经济链条,一家伙给扯断了。这一扯断,来得太猛烈,太突然,引起了经济链条各个环节的连锁反应,好比一瓢冷水当头泼下,你也打颤我也打颤,你也紧缩我也紧缩,最终结果,全球的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大需求,哗啦啦全掉了下来!
        
        需求掉下来,问题就大了。
 
        有需求才会有价值――这是经济学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原理。需求一旦下去,价值就没法实现,企业就卖不出产品,经济可不就萎缩了吗?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信心确实比金钱重要。国家有了信心,敢于进口,企业有了信心,敢于投资,个人有了信心,敢于消费,这三驾马车,不就得得得得重新跑起来了吗?
 
        不过,要重振信心,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即以老百姓的信心为例,消费者一般都有买涨不买落的心理,越是没有信心,产品越是降价,产品越是降价,越是没人敢买,这就必然陷入恶性循环。
 
       怎么办呢?信心的恢复,既要靠鼓劲,靠教育,更要看成果,看实效。中央采取增加投资4万亿元等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方针政策,已经并将逐步见效,这对重振信心,最有说服力。
 
        信心比金钱更重要,这话不单我们新闻界说,理论界、企业界都有人说。前几天温总理到中国政府网与网民交流,也谈到这问题。温总理说:“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是信心危机。在这个关键时刻,提振信心最为重要。只有消费者有信心,才能大胆消费;只有企业经营者有信心,才能大胆投资;只有国家领导人有信心,才能开动脑筋,想方设法采取及时果断的措施应对危机;只有全国人民有信心,我们这个国家才有希望。”
 
        说得多么好啊,温总理。国家有信心,企业有信心,咱老百姓,当然也有信心。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詹国枢)
  

瑞安人大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瑞安人大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60259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