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工作

  • 监督计划
  • 专项报告
  • 在线监督
栏目信息搜索

• 专项报告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监督工作 > 专项报告 > 正文
瑞安市行政村规模调整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9-04-02     阅读次数:300219    
0
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2015年12月)
  根据市委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叶世林、副主任金爱忠、薛小平、薛尧弟等4位领导带领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市农林局和市人大相关工委人员,组成4个调研组到全市15个镇街开展实地调研。分别召开25个座谈会,倾听了解镇村干部、“两代表一委员”和农村党员群众代表对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的看法、意见和建议。同时,还赴象山县、兰溪市学习考察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行政村的基本情况
  (一)历史沿革
  建国后,我市行政村的规模、数量曾有过3次较大变化。第一次在1961年前后,因农村生产管理需要,西部山区许多村被拆分组建为生产大队,1984年改设村民委员会,保留至今。如,原高楼区的39个村拆分成97个生产大队。第二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东部平原地区一些人口规模大的行政村(生产大队)被拆分。如原里学乡后里大队,一分为四,组建繁里、荣里、富里、强里等4个生产大队;原鲍田乡鲍六村,被拆分为高营、高星、上升、东洲等4个行政村。第三次在2001年,仙岩镇、丽岙镇、塘下镇的梅头片区被划入温州市区,行政村数减少54个。1992年以来,我市进行了5次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但都没有涉及行政村规模的变动,行政村布局结构基本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的水平。
  (二)当前状况
  1. 人口状况。我市辖5个镇10个街道,有910个行政村,其中城中村10个、城郊村28个、在海岛上12个,中西部4镇所辖554个村,最多的是湖岭镇有160个行政村。在籍人口约有27.5万户,106万人。户籍人口最多的村是莘塍街道周田村有1798户,7319人,最少的是东山街道冬瓜屿村只有14户,46人;1000人以下村480个,500人以下村163个。
2014年度行政村户籍人口规模情况
(单位:个、%)
类别
3000人以上
3000人以下
2000人以下
1000人以下
800人以下
500人以下
村数
占比
村数
占比
村数
占比
村数
占比
村数
占比
村数
占比
户籍人口
45
4.9
865
95.1
792
87.0
480
52.7
363
39.9
163
17.9
  2. 经济状况。全市行政村集体净资产达56.72亿元,但各村发展不平衡、经济实力悬殊。从2014年村级集体收入看,100万元以上的有112个村,1000万元以上的有6个村,主要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的平原区;而5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还有487个,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半山区。
  3. 运行状况。我市行政村组织健全,村级治理总体正常,公共服务基本满足,集体经济发达的村,实行工作日坐班制,集体经济一般的村,实行上午坐班制,村干部在村办公楼为村民提供服务,非工作时间,村民办事也能找到村干部。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半山区和海岛村,将村委会公章集中在街道(或农村社区)保管,如遇村民需要出具证明,事先与村干部联系好后,到街道(或农村社区)由驻村干部或社区工作人员给予办理。
  (三)发展趋势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推进,行政村的规模呈现出以下状况:经济发达的平原区行政村居住区域、人口规模在扩张,而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半山区和海岛的村在逐步萎缩。在发展较快的塘下镇和安阳等10个街道大部分村以及陶山、湖岭、马屿、高楼等4个镇中心区的村已连成一片,有些村彼此间的村界,已经难以分清。山区、半山区和海岛的村,因人口外流严重,趋于“空心化”。凤凰头、小南龙、关帝山等海岛村已经没有村民居住,湖岭镇燕子窝村、梅树坑村,高楼镇永安村,马屿镇姜地村、龙船河村等几十个山区村,仅剩10来名老人在颐养天年。
  
第六次人口普查行政村常住人口分布情况
(单位:个、%)
类别
3000人以上
3000人以下
1000人以下
800人以下
500人以下
300人以下
100人以下
村数
占比
村数
占比
村数
占比
村数
占比
村数
占比
村数
占比
村数
占比
常住人口
120
13.1
790
86.9
570
62.6
509
55.9
387
42.5
268
29.3
118
12.9
  
  二、当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行政村数量偏多、大小悬殊、布局分散、功能不全,影响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是管理服务难。西部四镇所辖的行政村554个,数量过多,布点分散,致使镇领导很难全面、细致地掌握行政村情况,直接影响了工作成效。此外还存在镇党委政府召集村干部开会难、村干部群众见镇领导难等诸多问题。就村级管理而言,人口“空心”造成经济“空壳”,导致发展“空白”,村级组织对村民的管理服务难以到位。
  二是运行成本高。各行政村都需各类组织配套、村级活动场所、村级运转经费等行政要素,不同程度加大了市级财政和农民的负担。2015年,仅市财政投到村级的人员经费和运转经费就高达11445万元(其中,补助经济薄弱村的运行经费2620万元;村“两委”主职报酬6384万元;村务监督员报酬1142万元;村报账员报酬158万元;村邮员报酬385万元;村级计生员补助356万元;村水利员补助409万元)。
  三是班子配备弱。规模过小的村,选人用人范围狭窄,直接影响了村级班子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一些村即使勉强配备村级领导班子,也往往存在着干部年龄老化、文化科技知识低化、管理能力弱化的等问题。此外,在换届选举、村务决策等方面,容易受传统的家族势力、宗派势力左右,影响村庄建设发展。
  四是投入绩效低。规模小的村要实施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村集体自筹部分资金难筹,导致建不起来。一些公共设施建起来,因人员外流多,利用率也不高。同时,为考虑平衡需要,村与村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建设问题,大大降低了公共设施的共享率,并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三、干部群众的主要意见建议
  在调研中,基层干部群众对行政村规模调整的看法。
  (一)镇街干部层面
  中西部四镇,多数镇干部都认为,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势在必行,部分镇干部认为不必调整;东部平原地区的镇街干部大多认为,辖区内的行政村人口规模相对较大,且社情相对复杂,应维持现状,不宜调整。镇街干部建议: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切实根据各镇街、各村的实际情况,积极稳妥地开展村规模调整工作。一要深入调研,掌握实情,要深入社区、深入村居,了解各村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历史沿革、基层治理、三资情况等。二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应选择部分条件较成熟的村先行试点,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村规模调整工作,不搞一刀切。三要突出重点、抓好关键,尤其是要解决好干部群众关心的“三资”问题、政府“三农”投入政策导向问题、镇村干部思想认识问题。
  (二)村干部层面
  大多数村干部表示不愿意调整,少数村干部认为有必要调整。一些村干部认为:行政村规模调整,必将会使一些建设项目跟着调整,不愿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付之东流,已享受的村干部报酬也会落空,因此,不支持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同时,行政村规模调整会增大村干部当选的难度,部分村的主要干部将面临落选,这也是村干部所担忧的。再者,我市对连续三届担任村两委正职,且无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村干部,给予生活补助,一些没有参加养老保险的村干部,将此视为政治待遇,当作自己为村民做好服务,争取“三连任”的工作动力,行政村规模调整将会成他们“圆梦”的一大阻力。
  (三)基层群众层面
  担心经济利益受到损害,群众对行政村规模调整的意愿不强。目前,我市农村资产量化工作还未真正到位,基层群众对行政村规模调整,可能损害自身经济利益的顾虑,主要有:与经济状况比自己弱的村合并,会损害到自己的利益;与经济状况比自己好的村合并,又好象“低人一等”;村名将发生变化,户口本、房产权证、身份证等证件也跟着需要变更,会造成一些麻烦;还有出于对村干部不信任,担心行政村规模调整会导致村集体资产流失。还有部分群众担心,村变大了,而相互了解的村干部变少了,办事可能会没以前便利了。
  四、行政村规模调整的利弊分析
  通过调研分析,我们认为:我市有必要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但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的有利因素。首先,行政村规模科学合理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从象山、兰溪及其他完成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地方的经验看,一是能够整合农村资源,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打破农村分散的低层次发展格局;二是有利于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拓宽村干部的选择空间,完善农村社会治理;三是有利于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四是有利于拓展调整后新村的建设空间,充分整合和利用土地资源,推动新农村建设和中心村发展;五是有利于推动下山脱贫和农村社区建设等工作的开展,改善村民交通和居住条件,提高村级综合服务效率,满足群众生产生活的长远需要。其次,我市已经具备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的基础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村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 交通通讯条件有了根本性改变,这就大大缩小了地域空间,大大强化了农村基层组织管理和服务的手段,村级组织管理和服务的幅度可以大幅度扩大。第三,联建共享互助机制为推进村规模调整奠下基础。一些镇街已在相邻行政村之间,先行探索建立综合协调、民主管理的共建互助机制,努力实现决策共商、矛盾共解、规划共绘、设施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治安共防、环境共治。塘下镇风山社区等、湖岭镇呈店、亦垟、直干、均路、白水济、南坑炉、江山炉等7村开展党建联村工作;马屿镇许南、许北村联建美丽乡村;高楼镇的沙垟、东升、软山村开展合署办公。
  (二)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的困难问题。行政村规模调整可能面临的困难问题有:一是抵触调整的问题。部分群众源于自身利益保护和地缘情结,可能有抵触情绪;行政村的撤并,村干部职数将相应减少,村干部分流问题处理不好,也会产生抵触情绪,使各项工作不能顺利开展。二是村名变更的问题。行政村规模调整会使部分村名称消失,村名、村办公地点变更,可能给一些群众习惯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村名情结很有可能会引发群众的不满情绪。三是“三资”处理问题。各原村之间集体经济实力有差异,强弱合并干部群众思想难统一;村级集体资源不均衡,要合并资源该采取哪种方式难确定;山区、半山区和海岛的行政村,大多数是“空壳村”,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债务,如何消化等。四是村民会议召集难。法律规定行政村规模调整要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一些“空心村”召集本村过半数的十八周岁以上村民,或者本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户的代表参加讨论表决行政村规模调整方案,有难度。
  五、下步工作建议
  行政村是我国农村最基层的建制单位,是农村群众生产、居住、生活的共同体,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心。我市应当立足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完善农村社会治理,从早谋划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
  (一)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我市部分村规模过小、镇街下辖村居过多,已经明显影响了新农村建设,村规模调整是大势所趋。因此,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让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村干部和广大村民明白行政村规模调整的目的和对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化解农村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顾虑。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教育广大干部群众识大体、顾大局,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克服狭隘的本位主义,以主人翁的态度,全力支持和积极参与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
  (二)完善政策,把握导向
  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是农村资源配置、区域经济以及最基层管理体制的重组与创新。相关职能部门要就行政村规模调整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新情况,进行调研,寻找解决办法,形成政策支持体系,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一要科学编制村庄建设发展规划,合理设定空间布局,整合优化农村各类资源,引导、推动规模小的村庄及其村民逐步向中心村集聚发展。二要优化保障模式。改变统一标准保障村级组织运行经费和主职干部的待遇的“一刀切”模式,根据村庄规模大小,工作任务轻重,实行村务“项目化”运作,做到“养事不养人”。三要创新激励机制。整合扶持“三农”好几亿元项目资金,对一些合村联建、有利于村庄合并的建设项目,予以资金倾斜,重点扶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因地制宜,分类实施
  充分考虑各行政村的地理位置、产业布局、发展水平、人口规模等因素,从方便村民自治、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出发,分区域、分类型地开展调整合并。可采用村改居、合村建社区、合并弱小村等方式,对已经没有集体土地资源或很少的城中村、城郊村,应推动村改居,建城市社区;对经济发达的平原地区,要引导地域相邻、融合度较高的村,推动合村建社区;对山区、半山区、海岛的人口空心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建议与下山移民、农房集聚相结合,推动弱小村合并,探索“政经分离”、“先政后经”、“相当整合”等方式处理农村“三资”。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坚持全市统一部署,统一行动,防止集体资产流失,确保社会稳定。镇党委、政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是村规模调整的实施主体,具体组织实施村规模调整工作。
  (四)尊重民意,依法推进
  要走出“合并越多,效果越好”的误区,不搞一刀切。要尊重民意,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充分体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从实际出发,宜并则并,把握规律、积极引导、稳妥推进。行政村规模调整要依法行政、规范操作,严格按照有关法律和文件规定,由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五)争取支持,营造氛围
  在温州市11个县(市、区)中,仅有文成、平阳、泰顺、苍南等4个县,曾经开展过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乐清市有911个村,永嘉县有904个村,苍南县有776个村,平阳县有599个村,他们存在的问题也与我市类似。市委、市政府要争取温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像金华市做法一样,在温州市域内统一布置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营造氛围,减轻我市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的工作压力。
  

 

瑞安人大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瑞安人大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60259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