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3日瑞安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80次主任会议通过)
瑞安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瑞安经济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和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的调研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近年来,瑞安经济开发区以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为目标,在平台建设、项目盯引、产业升级、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较好成效,但仍存在产业培育不够精准、供地导向不够科学、基础配套亟待完善、体制机制有待创新等问题。为此,提出如下审议意见:
一、着力抓好产业培育。坚持高端发展战略取向,科学编制“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压实产业培育主责主业。抓住产业数字化发展契机,加快建立开发区产业、企业数据平台,更加精准地谋划产业、企业培育计划。按照“一园区集聚一产业”的原则,对园区内现有产业进行整合提升,着力打造主导产业清晰、产业链配套完整的现代化产业集群。全力实施重振机械雄风战略,进一步加大扶持培育力度,促进机械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精准实施企业培育计划,以“做多”“做强”隐形冠军、单打冠军企业为主攻方向,筛选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进行培育。针对本地产业链薄弱环节,特别是部分依赖外地外协的缺链环节,精准招引补链、强链、扩链项目。
二、优化土地资源供给。正确处理好招商引资与本地企业发展、扶大扶强与中小微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科学分配土地资源,提高供地精准性,妥善解决优质成长型企业外迁问题,促进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进一步完善工业用地供给制度,探索多种土地出让方式。严格落实工业用地项目审查筛选机制,做到择优供地、科学供地,从源头上解决产业合同履行难问题。定期对新供地项目用地效益进行“回头看”,根据供地“性价比”,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及时调整下步供地策略,更好地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三、加快完善基础配套。安排专项资金和用地指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开发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逐步还清历史欠账。加快市政规划道路建设,尽快实现各工业园区内部交通道路成环成网。切实完善生产生活配套,因地制宜解决好各工业园区存在的污水排放、消防安全、公交出行、生活消费、文化娱乐等问题。妥善解决工业园区“重建设轻管理”问题,落实物业管理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提升园区整体形象。
四、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坚持新发展理念,建立健全适应市场化和专业化的开发区体制机制。按照“扁平化”“大部门制”管理要求,精简整合开发区内设部门和下属事业单位,配齐配强工作力量。理顺开发区财税管理体制,建立完善开发区财政投入和产出分成制度。进一步深化开发区审批改革,做到“应放尽放”,暂时不宜下放的管理权限要实行“见章跟章”制度。尽快理顺开发区与属地街道的关系,形成职责边界清晰而又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积极化解企业提出的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将服务企业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瑞安人大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瑞安人大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60259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