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工艺礼品产业优势,有效推动村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林川镇人大多次联合村干部、乡贤能人开展调研讨论,建言献策助力打造林川镇工艺礼品共富工坊。
(一)聚焦于联,激发“多方合力”。一是有效畅通“四方通道”。林川镇人大依托代表联络站,搭建服务群众连心桥,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打通政府、村集体、企业、农户四方通道,成立工业礼品产业联盟,推动产业链、资金链、供应链融合。镇人大联合镇党委共支持60万元用于工坊和文创中心建设装修,落实固定工位160余个,助力农户就近就地就业增收。二是建立供需“两张清单”。林川镇人大代表充分发挥密切联系选民的优势,线上线下齐发力,建立工艺礼品“订单供应清单”“农村剩余劳动力需求清单”两张清单,多形式开展宣传动员,不断提升群众的知晓率。
(二)聚焦于帮,深挖“农村潜力”。一是精准帮扶低收入群体“造血助富”。林川镇人大组建代表“帮帮团”,邀请各方专家代表帮助低收入农户、赋闲在家妇女等弱势群体开展技能培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助力普通劳动力向熟练、高级技术工人方向培养转化,已帮助17位普工转为车间技术工,掌握傍身“硬技能”,提高收入。二是择优推介中产个体户“输血创富”。镇人大代表向联盟推荐有能力、有意愿、有头脑的村民农户,以联盟担保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车间设备租赁等形式,协助村民创业“自立门户”,实现从职工到个体户、再到小微企业主的角色转变,近年来累计搭线低息贷款24笔310余万元。
(三)聚焦于服,释放“工坊活力”。一是“工坊专线”实现致富到家。林川镇人大开展集中走访联系群众活动,倾听群众呼声,了解村情民意。经镇人大建议,镇政府在陶金线主干道7公里沿线5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共富停靠站”,帮助各村不便外出或行动困难的农户,持续放大“家门口”共富效应,打通共富最后一公里。二是版权管理筑牢保护屏障。工艺礼品作为文化出口型行业,版权管理需求强烈,在镇人大的建议下,工坊设置了“联盟议事厅”“版权工作室”等阵地,镇人大代表、工艺礼品协会乡贤协助联盟企业进行版权登记,交流版权保护和产品创新工作,减少同行业恶性竞争,促进互惠合作、抱团发展。
林川镇人大 郑建民
瑞安人大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瑞安人大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60259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