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省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大会召开,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但人大代表经走访调研企业后发现我市在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专业化人才资源不足。数字经济的核心在于模型构建,但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掌握数字技术的科技型人才匮乏,大数据在多项产业丰富应用场景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如浙江省长城汽车电机换向器研究院表示,目前长城研究院与温州大学张健博士团队和韩磊博石团队建立了产学研合作,但小众行业研发人员少且培养周期长,还存在人员流失风险,人才缺口较大。
二是产业数字化拓展不足。温州市政协委员金欧阳表示温州作为我国民营经济先发地,民营经济对温州GDP贡献率超过90%。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是温州数字经济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的核心。但目前制造业数字化改革过程中主要集中于数字化硬件的购入以建设数字化车间,且传感器、数据分析、模型算法等科技研发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数字技术与产业链发展融合应用的关键核心技术成果依然较少。
三是数字产业化建设不足。企业间的数字链接程度不足,大部分企业着眼于自身数字化改革,现有科技战略数据资源未实现有效共享互联,创新链和产业链海量数据的获取手段尚不完善,数据孤岛依然普遍存在。
因此,人大代表建议:一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当下温州已投入超算中心项目建设,集聚一批产业,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芯片生产领域企业等,带动生态体系建设。利用人才政策将高端人才留在温州,同时打造更加符合温州数字经济发展的一系列专业规划设计和人才培养计划,作为后续学生梯队。二是提升产业发展精度。在数字经济产业上依托龙头骨干企业,摸清上下游产业链及衍生产业、配套产业、关联产业情况,绘制符合温州特色的产业链图谱,共同研究和推进本产业链的数字化改革发展规划和政策路径。针对不同产业链拟定支持产业链发展的特色政策举措,实施“一链一策”,同时制订土地、资本、能源等资源要素的配套政策,加大对研发支持力度,推动产业链核心技术攻关。三是加快数字链接速度。鼓励龙头企业及关键配套企业组建数字化行业协会,开展联络协调工作,成立资源共享的内设机构,搭建共享平台,支持企业间人才互补、产品配套、技术合作、联合推广等社会活动,实现更好的产业链协同。发挥科技优势,加快实现线上和线下服务消费的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如智慧农贸市场、智慧超市、智慧餐厅、智能体育等消费新模式新业态,打造便民数字生活服务网点和服务圈。
东山街道人大工委 袁舒琪
瑞安人大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瑞安人大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60259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