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江大桥(姊妹桥)横跨南北两岸,使飞云江天堑变通途,但由此产生的桥下空间,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大桥下私搭乱建、垃圾堆积、车辆乱停放等现象屡见不鲜,不仅影响市容,还存在安全隐患。如何科学利用桥下空间,破除城市建设管理中的“疤点”,成为了一大难点。
在飞云街道第二届民主议政会第三次会议上,多位街道议政代表联合提出《关于推进飞云江大桥(姊妹桥)南岸桥下空间利用整治的建议》。相关部门研究办理,监督推动代表建议真落实、周边居民真受益。
视察调研,共探缺绿原因。街道人大工委高度重视代表建议,积极对接街道城建办、财政办、环卫所、综合执法中队等相关科室站所,通过与代表们多次开展现场视察、座谈会等活动,详细了解飞云江大桥(姊妹桥)南岸桥下空间现状与成因。代表们深入调研后发现,桥下空间遮阳又挡雨,居民们在此自发组织太极拳、广场舞等活动,但现场缺少公共设施,日常管理也亟需完善。
群策群力,共议造绿需求。街道人大工委积极使用基层单元应用场景,在周边社区办公楼、小区放置“两码”(联络站码、代表码),发动群众积极扫码反馈需求,整理收集改造意见20余条。同时多次邀请相关科室站所、议政代表、居民代表进站协商,就未来桥下空间功能布局、种植植物品种等问题进行协商,不断优化改造方案,最大限度满足群众所提需求。
凝聚思想,共寻增绿路径。2023年9月,《飞云江大桥(姊妹桥)南岸桥下空间利用整治方案》正式实施。经过改造提升,桥下空间一改往日“灰蒙蒙”的形象,新增的三角梅科普园、儿童游乐场所、休闲广场、榕荫广场、健身步道等功能场地,有效满足了不同人群使用需求。建议办理后,街道人大工委组织议政代表对该项目开展“回头看”,代表们一致认为这种“以用助管”的方式不仅破解了桥下空间管理的难题,还让周边居民享受到了改造提升带来的便利,是一种双赢的做法,应当继续加大整治力度,让更多类似的城市“灰”空间巧变“靓”风景。
飞云街道人大工委 林宗东
瑞安人大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瑞安人大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60259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