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来,她常年奔走于田间地头,把粮油作物的新品种及其种植的新技术、新模式送到农民身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代表”,她倾心为民解忧、真心为民办事,做到了情系农业、履职为民,努力守护“粮仓”行稳致远……她是浙江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市农业农村局正高级农艺师郑晓微。
“我的工作时常在乡村田头,履职一年多来,我关注的是基层农民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期盼。”郑晓微说,“把履职足迹种在田间地头,为农民的期盼发声,我的目标从未更改——耕好千顷良田,守好群众粮仓,带领农户走上致富新‘稻’路。”
深耕沃土,日常奔波于田间地头
“农民忙,我也忙;农民急,我更急;农民高兴,我也跟着开心!”郑晓微说,从1997年浙江农业大学毕业后,她一直从事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技术推广工作。
当前正值早稻稻穗生长的关键时期,为确保早稻健康生长,作为农技专家的她一直处于忙碌的“下乡”状态,田头成了主要工作场所。“一年当中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工作时间是在下乡,养了一个冬天的皮肤,没几天又黝黑了……”她笑道。推广水稻新品种新技术是为了改善稻米的品质,但每一次引入新品种和新技术都需要经过试验示范后才推广。试验示范期间,她和同事经常去田间查看,以便更好更快掌握新品种特征特性,筛选出适应我市种植的新品种和新技术。
在郑晓微看来,最辛苦的工作莫过于早稻测产。炎炎夏日,广袤的农田里无一处遮阳之地,她时常一整天暴晒在日光下,看着收割机作业后,跟男同事一起测量面积、称稻谷重量、取标准谷换算亩均产量,最后评估全市“粮仓”是否丰盈。
风吹日晒的工作状态,她早已经习以为常,不言累、不抱怨,长年累月深耕沃土,一心只为农户送技术、解难题。由于在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和贡献,她获评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被推选为中共温州第十二届、十三届党代表。2023年当选浙江省人大代表。
“我是人大代表的‘新兵’,但多年的党代表经历和农业技术工作为人大代表履职工作夯实了基础。”郑晓微说,一直以来,她十分关注党的政策和农业发展举措,在工作中积极联系农民朋友,向他们宣传惠农好政策,为他们反映问题,如今有了人大代表的身份,能更好地反映农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
不管是基层农技带头人还是人大代表,郑晓微的愿望就是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平台资源,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难题,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市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她积极参加“三联三送三落实”活动、镇街组织的春耕生产技术培训会等,为农民送上技术和政策帮扶。去年春耕生产期间,她在实地走访中了解到全市早稻缺种和烂秧情况后,立即向上级提建议动用水稻储备种子,及时解决了农户缺种问题,保障了我市早稻生产顺利开展。
践行嘱托,让建议带有“泥土味”
2023年因受天气影响,我市部分农户种植的早稻出现了泥(芽)谷现象,不仅影响早稻收购工作,也让农户面临巨大损失。对此,郑晓微积极向市商务局(粮食局)提出建议,职能部门研究后出台了2023年瑞安市早稻泥(芽)谷收购政策,切实减少了种粮农民损失并稳住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我的工作常年和农民打交道,他们一有问题就会向我反映。”她说,那段时间不少农户为泥(芽)谷现象忧愁不已,如果未能收购,亩均损失400元左右,这将严重打击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所以她提出建议后,我市高度重视,紧急出台政策予以解决。
长期在田间地头和农户打交道,郑晓微关注的话题始终离不开农业、农村、农民。为当好群众代言人,充分发挥身在基层、联系广泛的优势,她更加积极地奔走于农村一线,倾听基层呼声,捕捉热点难题,积极建言献策,深入田间地头,力求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建议提实,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初心使命。
“作为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我要把基层群众的心声带到会上,把好政策宣传贯彻落实到基层。同时,深耕主业,尽心当好农民代言人,为乡村振兴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她说。
履职期间,郑晓微的建议总是带着新鲜“泥土味”。她聚焦粮食安全、科技创新、绿色高效农业等方面做好深入调研,先后提交了《关于增加实际种粮农民收入,促进共同富裕的建议》《关于进一步优化林地利用管理 促进山区农民共同致富的建议》等5条建议,其中联名附议的《关于增加实际种粮农民收入,促进共同富裕的建议》得到了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被列为重点督办建议并被评为2023年度浙江省人大代表优秀建议。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安全既是“国之大者”,也是“民生之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她说,当前种粮已不再是农民唯一的收入渠道,粮食价格低、种粮成本高、种粮收益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她认为应加大扶持力度,稳定农民种粮信心。
情系农业,探索致富新“稻”路
“如何让农民多种粮、种好粮,助力乡村振兴,始终是我关注的重点领域。”郑晓微说,“作为人大代表,我会把提升粮食生产水平的责任扛在肩上,继续建言献策,为农民争取更多政策;作为基层农技人员,我会继续引入优质水稻品种,做好新技术推广工作,让‘粮仓’充盈,让口粮更具品质。”
作为一名在基层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代表,最高兴的莫过于能够运用所学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提高效益,推动全市乡村振兴,助力农村共富。
据了解,近年来,针对水稻品质问题,她引进示范推广早、晚稻优新品种共12个,高产优质品种占有率提高78.3%,累计推广应用面积221.17万亩次,亩增33.7公斤,亩增效101.1元,新增效益2.26亿元。推广双季稻机械化生产技术、水稻基质叠盘育秧等省工节本增效技术,解决了产量不高、效益偏低、机插秧苗素质差等问题,提升全市水稻生产技术水平。全力推进高产创建活动,积极组织农业主体参加“浙江好稻米”和温州市“瓯越好味稻”评比活动,指导培育的金川高山有机稻米获2019、2022年“浙江好稻米”金奖。主持或参与省、市农业丰收计划等项目,获得各级科技奖励18项,参与制订国家农业行业标准2项和省地方标准1项,有力促进了瑞安市粮食产业发展。
“我会始终牢记‘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把为农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不断提高为农服务的能力水平,从农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听民声、传民意、谋民利,继续努力耕耘在这片热土上,用行动书写好作为人大代表的履职答卷。”郑晓微如是说。
市融媒体中心 苏盈盈
瑞安人大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瑞安人大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6025936号-2